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预算935.6万,苏州姑苏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数据及应用部分建设项目(一期)软件开发服务招标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泰伯网讯,据中国政府采购网消息,9月22日,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分局关于姑苏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数据及应用部分建设项目 (一期)软件开发服务公开招标,预算金额为935.6万元。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根据《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与《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升总体方案及专题工作方案》要求,在市级CIM基础平台建设基础上,通过复用市级CIM平台基础功能,并在一定的软硬件支撑下,开展姑苏区CIM数据及应用建设,为苏州市域一体化“1+10”CIM基础平台新格局提供支撑。项目建设将按照“1+1+N”的总体架构开展建设工作。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数据汇聚

根据CIM标准规范和导则,以市级CIM“1+10”建设框架为指导,充分利用姑苏区现有地理库(古城保护空间大数据平台)、信息库(姑苏区共享交换平台)、市级CIM平台姑苏区分节点数据成果,开展姑苏区CIM平台的要素资源汇聚治理工作,完成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规划管控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等六大类数据的汇聚与入库。

数据更新

姑苏区CIM平台是姑苏区重要的地理库资源和底座,为保证数据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时性,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更新,以确保数据的延续和统一。

(1)数据采集处理

开展重点区域的倾斜模型外业航测、内业模型生产、模型修整等工作更新面积14.2km2;完成重点片区50万m2地下空间框架模型建设;完成重点片区内100km参数化地下管线模型建设。同时,利用专业三维模型接边软件,增强特征匹配,保证接边区块所对应区域的吻合度,提高模型拼接精度。

(2)数据入库

充分调研了解平台现有数据结构和逻辑框架,通过平台提供的接口和工具,实现更新数据的入库和更新替换,确保数据实时性。

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主要包括区内现有数据的统一时空基准及空间数据二三维属性挂接。统一时空基准主要包括各类空间数据向苏州2000坐标系统的转换;空间数据二三维属性挂接主要包括各类二维数据与白模关联挂接,实现平台在各类空间单元体系下的可查、可判。

CIM+应用建设

姑苏CIM+数字“孪生古城”平台以姑苏区CIM为基础,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广范围汇聚古城数据资源,综合街坊保护更新数据,结合专题内容,实现姑苏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映射,展示数字端孪生古城,实现可监测、善分析、能指挥目标,辅助城市保、规、建、管工作的全面及时把控,为古城保护更新工作助力,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搭建古城孪生底图

以姑苏区CIM数据成果为基础,完成古城核心区电子地图、正射影像、建筑白模、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数据处理上图,搭建一个覆盖面全、三维感强、现势性高、数据丰富的CIM+应用系统,同时针对重点保护更新区域,开展主题数据建模,丰富现有模型种类,提升模型精细化程度。

(2)汇聚古城要素资源

一是以3个孪生场景数据需求为导向,以开放共享为原则,通过统筹规划和部门协调,实现各类要素的应归尽归,充分利用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古城保护空间大数据平台、苏州市CIM平台“1+10”云节点等平台的已有数据,按照“历史追溯、现状感知、未来推演”等主题进行分类归集。

二是根据街坊保护更新方案,对相关要素资源进行清洗、加工、坐标转换等治理工作,常态化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和数据保密管理体系,确保上图要素数据及时准确、安全可靠,以孪生场景设计方案为依据,完成要素资源治理。

三是完成要素关联关系建立。以业务运行模型为基础,通过模型对象及节点之间逻辑关系,构建要素之间关联关系、指标关系、空间关系,并基于此快速形成数据模型及知识图谱,进而形成可视化的专题属性数据、专题对象活动运行数据和专题对象之间的关系数据等。

(3)建设重点孪生场景

以孪生底图及要素资源为支撑,保护更新方案场景为导向,通过图-素有机结合建设孪生展示场景,同时在呈现方式方面,将以多种方式满足政府管理多样化需求。孪生场景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各类数据,实现对改造更新项目进行全方位展示,将系统所收集整理的各种信息以及各类模型的分析计算结果,以最简明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决策者,有助于快速准确地了解古城形态,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起到辅助决策作用。

(4)打造辅助决策工具

开发查询、分析统计工具,实现古城核心区要素搜索、定位、查询、分析、统计目标,同时开发孪生工具模块,实现各类应用。

附件:招标公告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