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技术助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线”

航天宏图将重磅推出以“地灾智治,守护汛期安全”为主题的地质灾害月活动。

六月以来,全国多地开始陆续进入夏季主汛期,同时也是地质灾害易发高发期。近日,山东多地遭遇特大暴雨,广东韶关、清远、肇庆等地也因多日强降雨出现路面积水、塌陷、洪涝、山体滑坡等灾情,造成当地部分群众被困,交通主线断行或通行受阻,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虽然全国各地已第一时间紧急驰援广东,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灾工作,但暴雨灾情持续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泰伯网地面塌陷(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伯网山体滑坡(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伯网泥石流(图片来源于网络)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纬度跨越大,地理气候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震、冰川运动等自然灾害而产生巨额损失。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扩张,不断出现种种过度破坏地表环境的乱象,从而诱发地质灾害等一系列问题。在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双重作用下,频发的地质灾害不仅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还严重干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秩序。

随着每年汛期的来临,我国各地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地质灾害考验,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罪魁祸首”。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1-5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552起,造成22人死亡、5人失踪、1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745.14万元。与前五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分别减少24.0%和6.9%。是什么带来了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和人口死亡失踪率的减少?无疑是以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技术的进步为首,有效防控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预防地质灾害不仅需要政策干预,还需要大量先进技术和专业人员的投入,从而才能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逐步提升地质灾害何时何地发生的预警预报能力。在这其中,科技的发展进步为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减灾救灾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泰伯网航天宏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例如InSAR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地质灾害监测的常用技术手段,能够对所观测的陆地和海域地点进行清晰成像和数据处理,获得全球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地表变化信息。这使得InSAR技术在监测地质灾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监测地质灾害的新手段,如今已经成熟用于地震监测、滑坡监测、火山监测等领域。

泰伯网航天宏图InSAR技术应用-地表形变监测

泰伯网

航天宏图InSAR技术应用-滑坡监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姚鑫,深耕InSAR领域多年,他表示,InSAR技术可以在地质灾害识别、调查、稳定性分析、监测预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甚至有望部分代替传统的地质灾害防控技术,这必将带动地质灾害防控工作模式新一轮的创新。

技术手段的突破创新推动着我国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的进步。近年来,我国自然资源部着力加强技术支撑,其中通过“雷达卫星、差分干涉测量技术、专家系统”来识别变形区域,通过“遥感影像、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形数据”来判别疑似隐患,再通过“无人机调查、实地排查”锁定具体的隐患点。此项举措成效显著,2020年,自然资源部在221个县(市、区)开展了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示范,共识别出疑似隐患8450处,经过实地核查验证,确认隐患的比例超过60%。2021年已识别出以滑坡为主的疑似隐患9675处。


泰伯网航天宏图地质灾害隐患识别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教授曾指出:“地质灾害隐蔽性强、突发性强、动态性强,无法提前识别和发现所有隐患。‘技防’和‘人防’需要有机结合,才能更加高效地避险。”

总结来说,我国多年来在‘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系统能力上不断提升,取得的成效可直观反映在预警、减灾救灾的数据方面。根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4296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约14.6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约50亿元。

泰伯网地质灾害‘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图片来源于网络)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内部蕴藏着无穷力量。而深地探测可揭示地灾成灾机理和过程,为研究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南京大学董树文教授曾表示,地球深处是人类绝大部分资源和能源供应的基础,中国大陆深部是14亿人口最可靠的能源、资源供应和最安全的避险空间,所以发展深地探测技术,进军地球内部的战略十分必要。

放眼宇宙,人类与地球如何维持和平共处始终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如何借助日新月异的技术手段为人类打造一个安全长久的生存居住环境,也同样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那么,目前有哪些技术是可以成熟应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全球热门InSAR技术的运行原理是什么?是如何有效应用于地质灾害的早期识别和监测预警工作中?面对地质灾害,如何提高避险成功率?向地球深部探测的意义是什么?

围绕以上关于地质灾害展开的种种问题,航天宏图将重磅推出以“地灾智治,守护汛期安全”为主题的地质灾害月活动,特邀来自地球科学领域的九位专家嘉宾,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杨红磊,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黄平平,南京大学教授董树文,中南大学教授冯光财,长安大学教授赵超英,自然资源部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范洪东,从不同话题不同维度展开精彩的课程分享。相信大家可以从中收获丰富的专业知识理论,开拓学术视野,推动自身的创新实践。

期待各位参与7月2日-30日举办的“地灾智治,守护汛期安全”地质灾害月活动,每周三、周六晚19:30-20:30,航天宏图智慧地球大讲堂不见不散。

泰伯网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