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全国政协委员龙长兴:建议加强系统性自然资源野外观测

龙长兴还建议设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国土空间”重大专项,聚焦地球关键带进行系统研究。

“我国‘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治理与研究相对薄弱,而这与覆盖全国的一体化长期系统观测数据缺乏,是密切相关的。”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四光纪念馆馆长龙长兴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野外观测的提案。他认为,需要多部门配合、多单位协作、多学科交叉,来系统破解这一问题。

龙长兴分析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战略,都需要对自然资源要素、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深度考量,需要系统性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观测数据。“观测数据系统性差,支撑作用就不足。”他说。

据他介绍,我国有各类综合和单一资源的观(监)测站点1000多个,分别隶属于科研院所(高校)和管理部门。前者以解决科学问题为目的,强调典型性和区域代表性,但布局上很难满足管理部门覆盖全国管理的需要;后者多以服务单一资源部门的监管为目的,强调快速、及时获取资源的变化情况,但指标相对简单,不利于开展深入研究。当前自然资源部正在建设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站网,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和地球系统科学为基础,仍在部委层面上运作,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协调自然资源系统之外各单位的观测和研究力量。

“自然资源观(监)测业务急需统一部署、统一标准,推动全国层面上各学科融合应用。”龙长兴表示。

他建议在国家层面成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调、研究机构,负责拟定国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战略,研究跨部门、跨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破解资源与生态环境互馈作用机制等紧迫性课题和重大问题。

同时,建议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联合自然资源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凝聚全国现有观测力量和站网,构建统一标准的综合观测网络。以“扩充升级为主、空白添建为辅”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观测站网,快速构建起覆盖全国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系统顶层站网和指标设计,实现一站多能的观测研究方案。

此外,龙长兴还建议以这一综合观测网络为基础,设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国土空间”重大专项,聚焦地球关键带进行系统研究。“监测研究地球关键带被认为是解决当前全球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钥匙。”他解释说,美国、欧洲都在布局建设地球关键带监测站网并确立了详细的科学目标。我国也应结合国家战略性需求,针对地球关键带中的重要区域,开展长期、连续、稳定的系统观测研究,为新时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