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WGDC2021 | 腾讯牟蕾:产业地图正逐渐成为服务性和生产型工具

未来,腾讯还将开放地图数字基础平台能力,携手政产学研等各领域合作伙伴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新基建数字化新生态。

产业数字化时代,地图需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众所周知,地图在过去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人类记载、探索并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今,我们身处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地图又将帮助人类更好的计算和规划这个世界,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宜居、智能的未来。

在5月18日第十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2021)上,腾讯位置服务总经理牟蕾表示,腾讯认为地图应该成为世界互联互通地图生态底座,地图要顺应产业数字化时代的变化,做到可感知、可计算、可应用,从信息输入性的基础设施演变成为服务性和生产型工具。

元宇宙:虚拟与现实的互联互通

去年有一个词比较活跃,叫Metaverse,前面的Meta是超越,后面是宇宙的意思,在中文里面就被翻译成元宇宙。跟这个词类似的,是2020年底马化腾先生提到的一个概念叫全真互联网,讲的是超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连通的有机世界。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公司,以及他们创造的数字、内容,互相在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间连通,越来越多的线上线下交互成为现实,虚拟经济、网络游戏、视频直播,都与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互联互通。

互联网已不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虚拟世界。

而这其中技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就包括了AR、VR等技术,以及底层的图形渲染技术、虚拟化的计算,大规模的算力以及数据交融等底层技术的辅助。

在这样的视野下,我们看到元宇宙的概念在经济商业领域和用户端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的可能性,所以从技术和商业化的两种驱动下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世界正在逐步走向我们。

泰伯网

地图成为打通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工具

对于信息技术来说,这样的变化会怎样推动产业的机遇?以及面临怎样的挑战?

从场景化的角度来看,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渗透,智能在网设备数量迅猛发展,场景化与多设备生态会促进原有线上数据闭环的打开,空间作为场景连接、判断、不同生态设备联动的作用,将会促使地图为多场景及设备连接底座的必要性提升。

在多空间、多场景、多指令的情况下,不同场景和不同设备进行切换,空间ID将成为指令级非常重要的判定要素,空间数据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要融合更多的多元数据。不仅要进行空间数据的数字化,还要把很多应用数据进行空间化。

另外,我们对于地图服务以及产品的精细化要求正在进一步提升,其中分为数据精细化和实现功能以及管理能力的精细化两个部分。更精细化的数据对与之对应的处理功能实现高效的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诉求。

而这一系列的变化,也催生了我们对于产业侧提高效率的三个要求,具体可分为时间效率、空间效率和资源效率。其中,时间效率已不仅仅是指消费侧时间的节约,还体现在生产、供给、供应整个链条的联动和协同,要求大幅缩短企业在运行的时间效率。

而空间效率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地图对于打破实体经济对于物理空间的依赖,这在近两年的教育和零售领域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对于资源效率的提升,要求自动化设备在提升产业效率的同时极大加强应用场景数据采集能力,提高资源闭环流转及使用效率,比如当下的智能汽车,就已经成为我们实时感知世界非常好的手段。

那么,面对产业数字化所需要的全面效率提升,对产业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由于地图对空间数据的融合、协同、管理、预测能力,地图应该从信息输入性基础设施演变成为服务性以及生产型的工具。我们今天的导航地图已经成为人们衣食住行的服务设施,比如零售、餐饮的推荐甚至旅游的推荐。与此同时,地理空间信息成为规划、计算这个世界,甚至是打通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工具,正在创造未来10年,甚至100年这个地球变成什么样子。

泰伯网

可感知、可计算、可应用

今年WGDC大会的主题是更智能、更泛在、更融合,这代表着这个产业未来的走向。所以无论是腾讯也好,还是其他人,都会参与到这历史性的洪流当中。目前产业数字化给地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包括物理世界的感知、数据融合和治理、可视化的展现能力以及大规模计算能力等等。

腾讯在去年的时候推出了WeMap腾讯地图产业版,我们要让WeMap具备“实时感知,全面刻画,精准决策,智能服务”四大特征,打造一个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空间的底座,构建了面向产业数字化的可感知、可计算、可应用的地图。

未来,腾讯还将开放地图数字基础平台能力,携手政产学研等各领域合作伙伴构建共创、共建、共享的新基建数字化新生态。

泰伯网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