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量子安全技术白皮书》发布:我国“量子+”产业生态正逐步健全

目前国盾量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内的团队已经开始了”PQC+QKD“的“混合型”量子安全密码具体解决方案的探讨。

12月15日,《量子安全技术白皮书》在南京正式发布。《白皮书》显示,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以QKD(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量子保密通信产业链。

目前国内从事QKD系统硬件的代表性企业包括已经在科创板上市的科大国盾量子(688027)、安徽问天量子、上海循态科技等,国际上有瑞士的IDQuantique公司,德国的InfiniQuant公司,美国的MagiQ等公司,以及英国的东芝欧洲研究有限公司等。此外,许多大型公司也有活跃的QKD研发小组,例如日本NTT、NEC、富士通、三菱电机等。

国内量子保密通信产业链的上下游生态也逐渐健全,上游关键器件已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例如单光子探测器件的核心近红外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等,目前已经有一些单位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光迅科技(002281)等能够量产;光学调制器件的研发生产、芯片化集成基本上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是极高性能集成电路。

量子保密通信中下游领域的发展也是方兴未艾。除了刚刚和国盾量子携手启动“量子铸盾行动”的中国电信集团外,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在量子保密通信领域都有涉足,新兴的量子网络公司如中科院的国科量子。在国外,韩国SKT、韩国KT、韩国LGU+、英国电信、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均有布局,美国的QuantumXchange等也都在量子保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试点示范以及技术标准化方面积极发力。

《白皮书》提出,协同创新是产业链和生态发展的核心关键。目前,国内外都在研究和实践量子通信应用模式,在云和大数据服务、政务信息保护、金融业务加密、电力安全保障等方面已经率先试水并推出相关产品。在“2020量子安全应用开发论坛”上,除了来自高校院所的经典密码学领域和量子科学领域的学者外,包括中国网安、易科腾、江苏超流、云玺科技、神州数码、闪捷信息在内的企业也探讨和发布了系列量子安全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外包括国盾量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在内的团队也开始了一些”PQC+QKD“的“混合型”量子安全密码具体解决方案的探讨。PQC指的是“抗量子计算密码算法”,是量子安全的另一重要的实现形式。目前,IBM、微软、谷歌、华为等企业都投入了力量在后量子密码的研究上并形成相应成果。我国密码算法设计竞赛和标准化工作已经展开,除了大学和研究机构加大投入,一批致力于PQC应用的创新创业团队也正在积极作为。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