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2021年底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综合卫星有望发射入轨

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综合卫星—ASO-S有望在2021年底前后射入轨道,以完整记录太阳活动,观测太阳的“一磁两暴”。

据有关消息:连绵的雨,也让地面观测太阳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只能关上天窗“休息”。有没有办法让太阳天天见呢?为了能连续不断地对太阳进行观测,中国科学家正全力以赴推进太阳探测卫星计划。根据计划,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综合卫星—ASO-S有望在2021年底前后射入轨道,以完整记录太阳活动,观测太阳的“一磁两暴”。

泰伯网

△正在组装的 ASO-S 太阳硬 X 射线成像仪工程样机

ASO-S是什么,它有些什么秘密?近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ASO-S卫星首席科学家甘为群研究员,走进位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实验室。

去太空,首次实现一星三“镜”组合“飞天”

ASO-S(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是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简称,是我国太阳物理界在2011年自主提出的太阳空间探测卫星计划,也是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

泰伯网

△ASO-S卫星首席科学家甘为群研究员

甘为群介绍说,早在1976年,中国就尝试制造第一颗太阳观测卫星,由于种种原因,直到整整44年后的今天,中国仍没有自己的太阳“专属”探测卫星上天。“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发射了70多颗太阳探测相关卫星进入太空。中国的太阳物理研究位居世界第二,但用的都是‘别人家’的数据。”甘为群说,让中国自己的太阳卫星“飞天”迫在眉睫。

不过,让太阳卫星上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科学卫星研制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刚刚起步,涉及人员众多,需要相关各行业的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除了卫星上有效载荷研制,还需要运载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卫星系统、地面支撑系统、科学应用系统的配合,这些系统的高效运作显然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和协调系统”。

甘为群研究员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17年底,中国科学院批复ASO-S卫星正式工程立项,经过16个月努力,团队攻克了项目中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2019年年中卫星顺利由方案设计阶段转至工程初样阶段,方案阶段表现和初样阶段进展被评为2019 年度“中国天文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太阳上的物理现象十分丰富,其中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对地球空间环境的破坏性最大。现在一般认为,这两种现象均是由太阳磁场引起的。”甘为群介绍说,ASO-S的科学目标,就是要观测和研究太阳磁场、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三者之间的关系,简称“一磁两暴”。

为实现这一目标,ASO-S上将搭载3个三台望远镜:太阳全日面矢量磁像仪、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和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它们将分别用来观测太阳磁场、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

科技感十足,91对“小细眼”去观测X射线

在紫金山天文台实验室,现代快报记者见到了太阳硬 X 射线成像仪的工程样机,这台样机主要是用来验证“望远镜”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性能。

泰伯网

△ASO-S 太阳硬 X 射线成像仪工程样机上的91对光栅宽窄不同

和光学望远镜不同,实验台上的太阳硬 X 射线成像仪主体部分是一个长达1米多的方形钛合金框架,框架上有一个个的圆孔。这些圆孔都是用来接光栅的,上面一共有91对互相呼应的光栅,它们相当于是望远镜的镜头。“这个镜头设计的主要难点在光栅的制作和对应光栅之间的准直校调”。负责这台仪器研制的张哲副研究员介绍,91对光栅宽窄不同,最窄的仅有18微米(1微米为1毫米的千分之一),装配时必须要确保两个光栅在一米多的距离上对准对齐,还不能受环境变化,否则就无法成像;此外,该仪器的光栅厚度有要求,制作难度大,每个光栅都是由数十层叠加而成,其中最窄的1对光栅光成本就在百万人民币量级。

泰伯网

△ASO-S 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准直器(原理样机)

记者了解到,每对光栅后端还将安装量能器,相当于相机的感光元件,然后连接电控箱,将采集到的数据传到星上计算机。为了确定X射线源的位置,框架后端还安装了可见光相机,通过拍摄太阳来定位。

泰伯网

△ASO-S 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量能器(工程样机)

与地面仪器不同,卫星升空过程中会带来震动、加速度、温度、真空等变化,所以该望远镜不仅采用的是钛合金框架,而且装有多个热控贴点,通过热控设计可以将望远镜的前后端温差控制在1度以内。该工程样机还需要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ASO-S卫星系统经过各类环境模拟测试,最终上天的仪器将完全按初样件复制。

据悉,太阳硬 X 射线成像仪是卫星上三台仪器中尺寸最大的一台,设计的卫星总重近1吨,三台望远镜总重为 300多公斤。按照目前进展情况,该卫星可望按计划在2021年底前后发射,卫星设计寿命不少于4年。

不怕阴雨天,卫星上看到的是“永不下山”的太阳

把望远镜送到太空去观测不仅可以避免地球大气层的影响,更主要地是拓展了观测波段范围,增加了观测时间。ASO-S卫星拟采用高度为720公里、周期约为90分钟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

甘为群研究员告诉记者,这样的轨道设计可以保证几乎不间断的连续对太阳进行观测,每年只有5月中旬到8月约2个半月的时间存在阴影,最长阴影时间约18分钟。通俗的说,就是只有这两个多月期间,卫星每次绕地球一圈的90分钟时间内,会有几分钟(最长18分钟)无法观测太阳。

“我们这颗太阳探测卫星发射成功后,预计每天将发送大约500GB的数据至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ASO-S地面支撑系统,数据经过简单处理后被传送至紫金山天文台的ASO-S科学应用系统,数据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时地变成科学级数据,存储在ASO-S数据库,连同数据分析软件,都会适时公布在ASO-S网站上,供国内外用户使用。前期我们已经在国际上开展了宣传,我们希望利用ASO-S数据开展太阳物理前沿研究的人越多越好”。甘为群研究员表示,ASO-S数据秉承共享理念,不设门槛,普通公众也可以进入网站查看数据,同时还会基于ASO-S观测设有专门的科普栏目。

太阳有暴脾气?提前预报灾害

在太阳系里,太阳是“内心戏”很足的星球,会耍脾气,会“打喷嚏”,爆发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

泰伯网

△太阳表面有日珥 许军 摄

别看太阳只是打个“喷嚏”而已,却会引发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对地球造成影响最大的太阳耀斑事件是发生在1859年的卡林顿事件,使电报系统都着了火,整个地球包括赤道地区都看到了极光。这次事件如果发生在今天,将会重创各种现代化系统,大量的设施设备将会瘫痪或损坏,至少造成数万亿美元的损失,而恢复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此外,太阳耀斑也会对地球轨道上的卫星和空间站的宇航员形成巨大威胁,不过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并不会受到太阳耀斑的严重威胁,但会严重影响供水、供电、能源(输油管道)、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泰伯网

△太阳黑子 许军 摄

甘为群研究员表示,作为我国第一颗太阳探测综合卫星,我们对ASO-S卫星的科学成果充满期待,弄清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将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天气提供预报的物理基础。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的空间天气预报水平相当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天气预报水平,我们也期待通过ASO-S的成功发射和运行,空间天气预报能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应对太阳爆发对地球产生的灾害,造福全人类。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