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智慧城市真那么诱人么?百度正面PK阿里“城市大脑”

在技术层面,真正与新型智慧城市关系密切,受到各方关注的技术名词更多是“数据中台”。

  5月18日,百度智能云在2020 ABC SUMMIT夏季峰会推出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百度城市大脑白皮书》。这也是继阿里2018年发布城市大脑白皮书后,又一家头部互联网企业发布同样名称的白皮书。

  南都科创记者观察发现,不仅百度与阿里将上演“正面PK”,事实上,已有包括BAT、华为、中国平安等大量中国科技巨头型企业在智慧城市领域发力,且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对智慧城市需求的爆发和新基建理念的提出,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城市大脑”是智慧城市转型的必然产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城市数量672个。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18年8月进行统计时就发现,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包括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何为新型智慧城市?

  虽然这是一个老话题,但智慧城市的作用需要在案例中体现说服力。

  5月18日的百度夏季峰会上,百度智能云智慧城市事业部副总经理李盈举了一个例子:“某地警察局近日收到了很多报案,说最近几天在当地酒吧、旅店、小区出现了连环盗窃案件。警方初步判断这是一个团伙作案,他们最常用的办法是依次去三个地点对人员进行排查。”

  “城市大脑”赋能下,警察只要在平台上搜索‘近三天同时出现在ABC三地的人’,系统就会整合分散的监控信息,同时还可以关联到公安内部数据,然后联动其他系统看到这些人的行为轨迹。”

  但是,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百度智能云智慧城市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捷指出,目前各个城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应用的智能化手段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人工智能算法应用场景比较孤立、无法实现协同效应,算法缺乏自我学习提升的能力、实际应用效果有限,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各自为战、缺乏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引领平台。”在与治安管理类似的疫情监测、火灾救援、交通研判等各类智慧城市场景中,以往静态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治理当中暴露出了种种短板。

  广州中科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广东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袁峰看来,这些孤立的场景好比一个个“烟囱”。

  “智慧城市里有大量的‘烟囱’,也就是我们说的垂直业务系统。过去‘烟囱’少,协同的需求不多;现在‘烟囱’随着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多起来了,跨领域跨部门就产生了大量的协作需求。”袁峰在接受南都科创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这个角度来看,“城市大脑”其实是智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实际上要实现的就是将不同领域的不同业务系统协同联动起来。

  因此在袁峰看来,“城市大脑”更多是一个商业名词,而非新的技术概念。而在技术层面,真正与新型智慧城市关系密切,受到各方关注的技术名词更多是“数据中台”。除了在百度白皮书中首次提出城市AI中台和感知中台外,近日在阿里云相关资讯及腾讯马化腾的公开发言中,数据中台这一关键词也被屡屡提及。

  值得关注的是,百度城市大脑中“中台”是重要部分。

  什么是 “中台”?

  “中台”原本对应的是软件工程里面的‘复用’,也就是说企业不用重复“造轮子”,不用改变底层技术就能支撑前台的业务应用。这种技术概念从企业引申到各地政府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也同样适用。因此,袁峰指出,智慧城市一个根本的任务就是希望解决城市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问题,使得政府的一笔财政投资能够取得大量复用的效果。对于这种需求“中台”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9年)》也指出,城市大数据引发了“数据中台”热。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近来纷纷基于自身企业级“数据中台”架构,发布面向智慧城市的“数据中台”战略,加速推动城市大数据平台的建设进程。但是报告也指出,城市数据中台的内涵、功能架构仍处探索阶段。

  大公司扎堆布局,新基建带来新机遇

  在袁峰看来,近年来的智慧城市及“数据中台”热,离不开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的全面感知带来了很多新的应用场景。所以新型智慧城市的底层其实是物联网这样一个全面感知的技术革新。”

  在此基础上,一大批头部科技企业纷纷加入到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近年来,该领域一度流传着“PATH”的说法,它指代中国平安(P)、阿里(A)、腾讯(T)和华为(H)四家智慧城市头部玩家。此外,智慧城市的“资深玩家”还包括百度、京东、中兴、科大讯飞等等。

  业内还为这些企业进行了“流派”划分,例如阿里是基于全量数据为城市提供智能应用的“操作系统派”,百度是注重全栈AI技术智能协同的“AI派”,华为是发力基础硬件产品研发的“基础设施派”,平安想要推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腾讯则强调打造城市服务平台……

  对此袁峰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中互联网公司确实存在不同的“流派”,这也是因为各家企业的基因和出发点不同。“企业一定有本位主义,一定是从自己的优势领域出发,然后去拓进一个更大的领域,这是企业基因决定的,也是从最大化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是很正常的一个选择。”

泰伯网

  比较两年前阿里云的城市大脑白皮书和百度最近发布的白皮书也可以看出诸多企业路径的不同。

  对此袁峰认为,总体来看互联网厂商进军智慧城市领域实际上是技术的外溢,“比如阿里云的飞天系统经受住了双11的考验,那么在整个城市的运转中,它在面对各种功能和性能的压力时也没有问题。”百度基于自身的全栈AI、地图和互联网生态,则可以将城市大脑布局在包括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管理、智慧教育等多个领域。

  据市场分析机构IDC预测,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场相关支出规模将达到124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18.9%。同时,中国市场支出规模将达到266亿美元,中国市场的三大热点投资项目依次为可持续基础设施、数据驱动治理以及数字化管理。在预测期间内(2018-2023年),三者支出总额将持续超出整体智慧城市投资的一半。

  “这个领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所以为什么这么多巨头公司都会加入。”袁峰说,而这次疫情也对市场起到了催化作用,“疫情会导致市场对城市治理里面信息化建设部分的需求更加强烈,比方说健康码等通过这种大数据的手段来集成城市治理、管理和一些相关的工作。”

  “智慧城市的建设就像装修房子,以前的城市建设主要是‘硬装’,现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已经会考虑到整个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物联网云计算这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这样的一个结合。”袁峰认为,这其实就是新基建的一种表现,即从传统的基建上升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步,“就是为房子做智能家居系统等整体的‘软装’。”

  大市场PK难点:生态打造成共同选择,运营模式仍需探索

  不过,尽管这是一个诱人的“大蛋糕”,也已经吸引到多数头部企业加入,但作为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型智慧城市的发展仍面临着大量问题需要解决。

  袁峰指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技术外溢是必然选择。但具体到城市的每个垂直领域,比如教育、医疗、城管、文化等等,互联网厂商的文化、基因都有不同之处,对于城市的治理结构、对城市治理业务领域的理解程度也各有不同。因此“没有谁能够单独打下这片天下。”注重生态建设也由此成为了目前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中一个自然而然的共同选择。

  除了具体建设问题,运营模式问题也十分突出。

  5月7日,同样由头部科技企业谷歌系公司牵头的多伦多滨水区智慧城市项目,在签约两年半之后宣告终止的事件,就为国内参与智慧城市市场的大公司们敲响了警钟。如果商业逻辑破产,只有投入却“没钱赚”,即使是谷歌体量的大公司也无法完成智慧城市建设的预想效果。

  袁峰表示,目前智慧城市领域正在探索解决从建设走向运营的问题,包括管理和运营如何分工、短期商业分账和长期商业模式、国有平台和科技民营资本的合作方式、政府对企业购买服务和效果评定方式等等。

  此外,从智慧城市发展初期和基础设施的层面来看,企业对接政府需求是主要部分,也是主要的出发点。企业和政府在投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时要重视总体框架下的顶层设计、尽力避免重复建设:“智慧城市涉及到政府、产业链各方企业、用户(包括使用智慧城市服务的企业和市民)的多方协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觉得新基建最后还是需要以应用为导向,最后要解决具体问题。”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