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深圳造“京师一号”下月飞天 深圳成全国微小卫星研制重镇

预计在今年9月发射升空,系统通过每天对极地区域的全覆盖观测。

     南极和北极遥感对支撑国家北极航道开发和环境保护意义重大。8月14日,“三极遥感星座观测系统”的首颗试验卫星——“京师一号”在深圳包装入箱,预计在今年9月发射升空,系统通过每天对极地区域的全覆盖观测,服务于国家北极航道开发和环境保护。通过这颗试验星进行开拓性探索和尝试,有望解决我国自主极地观测数据不足、长期依赖欧美的问题。

     在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东方红)总装车间,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进行装箱工作,将卫星放置在适应长距离运输及贮存的特制箱底进行稳固,拆除非工作部件及保护板,然后装上箱体并完成高纯氮气填充,整个过程耗时近两个小时。

     “小卫星有大作用。”深圳东方红“京师一号”卫星项目经理兼项目技术经理李春研究员表示,“京师一号”卫星(全球变化科学实验卫星系统)是“三极遥感星座观测系统”建设的首颗试验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工作轨道高度739公里,在16公斤级卫星中,具有控制精度高和自主任务规划、成像能力,在国内处领先水平。

     据介绍,“京师一号”卫星由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提出,深圳东方红设计制造,卫星配备宽幅相机、中低分辨率相机和AIS接收机,用于极地航道重点区域的观测。能实现冰架崩塌等24小时内自动发现和预警,及时报告航道海冰变化,自动为船只规划航行线路,支撑国家北极航道开发;跟踪雾霾的来源及发展,对雾霾进行预报,服务国家环境保障。

     “整星基于工业器部件,成本较低但可靠性高。”李春表示,“京师一号”卫星是基于公司成熟的微小卫星产品体系设计和研制,同时借助深圳和周边城市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配套优势,如工业计算机、蓄电池、结构机构等产品均依托深圳及周边成熟的制造业环境。通过“京师一号”卫星的发射,将加强这些产品和技术的在轨验证,对于进一步推动星上产品批量化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京师一号”计划今年9月在太原发射。“京师一号”是微景一号星座的首发星,该星座由80颗微小卫星构成,主要面向商业用户,以农林业、资源、环保等遥感应用为主,可通过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向全球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该卫星将结束我国对极地观测数据不足、长期依赖欧美的历史。”李春表示,卫星也能服务深圳,为这座城市提供持续卫星图像观测,尤其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带动更多的图像数据后端应用和市场的拓展,为深圳建设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什么缺少国家航空航天重大项目和资源布局的深圳,能够迅速崛起为我国卫星研制的重镇?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东方红”)是我国微小卫星领域的“国家队选手”。此前曾成功研制并发射了新技术验证卫星、开拓一号卫星、我国首颗脉冲星试验卫星、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等6个型号13颗卫星。除了将于9月发射的京师一号卫星外,深圳东方红正在研制的海南一号01、02星计划于2020年发射,服务于海南省经济发展。

     李春指出,深圳生产制造、应用服务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齐全,有利于发展基于工业货架产品体系的微小卫星产业。“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深圳的制造业优势更为明显。”

     在与卫星研制密切相关的产业中,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互联网、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产业实力雄厚,特别适合商业航天发展。李春透露,此次“京师一号”卫星研制过程中,沿用了高集成度、柔性化配置和平台的综合高性价比设计思路。在星上产品配套方面,充分发挥了计算机、能源和通信领域的产品技术优势。通过与一批具有技术实力的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在满足卫星品质要求的同时,提升了相关工业产品的质量及品牌价值。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