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应用专家陈述彭(二)

  云南腾冲遥感

  1978年,在云南腾冲,陈述彭主持了中国首次大规模、多学科、综合性的航空遥感实验。

  “全部的七十多个单位,七百多人。在同一个地区,就在那么大概一幅二十万左右的地图这么一个范围里头完成了将近二十五项创新性的成果。那个工作里头的一个团队精神,现在这个是现在根本做不到。”

  这次以亚热带山区开发生态农业与矿产地热资源为重点的遥感实验,取得了“一次实验,多方受益”的效果。他主编的《腾冲航空遥感图籍》成为遥感系列制图的创造性成果。

  问:那么您在腾冲考察的这段时间您觉得它最重要的地方在哪里?

  全部的七十多个单位,七百多人。在同一个地区,就在那么大概一幅二十万左右的地图这么一个范围里头完成了将近二十五项创新性的成果。那个工作里头的一个团队精神,现在这个是现在根本做不到。腾冲这个实验是结果可以说是中国的,不能说是里程碑式,在中国是一个遥感的一个摇篮,大家都开玩笑的话说去了腾冲就是去了黄埔军校。

  问:就是后来做这个的全部分开你刚才讲五个所。

  陈:分开了以后包括部委都是遥感的主要负责主干。

  遥感的力量

  1979年,陈述彭受命组建中科院应用遥感所。同年他提出推广、应用、准备发射资源卫星的建议。在他的领导下,进行了腾冲资源遥感、天津城市环境遥感、四川二滩能源遥感,后来这被称为中国遥感事业起步的“三大战役”。

  从65时期开始的每个五年计划,国家都将遥感应用排在重中之重。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遥感“三大件”:遥感卫星地面站,高空航空遥感系统,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我国的遥感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在资源环境宏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重大灾害监测评估方面,不断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90年代开始,我国全面形成了遥感技术与应用的发展能力。某些设备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遥感动态信息直接为国家高层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各行各业的重视和赞同。在某些领域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手段。

  21世纪,在巨大的社会需求面前,遥感技术也面临着实用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空间。

  在后来的思想发展中,陈述彭先生,已经将遥感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纳入整体的地球科学体系。

  问:那么遥感这样一项研究应该说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呢,可能都听说过,但是并不是真正非常的了解,那么在您后来从事这个遥感研究的过程里面那么一开始是航空的,再到卫星的,太空椅这样的一个研究,那么可不可以给我们举一两个例子,那么您的遥感究竟对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重大的作用。

  陈:我举这么几个例子,比如你刚才提到,比如说到了八五,我不是刚才讲。

  问:八五年。

  陈:八五规划期间宋平管计委他给他给我们遥感两个人,一个是那个时候的陕北防护林啊,一年国家投十个亿,他说到底树栽活了没有,你们给我搞个清楚,搞不搞得清楚?我说我们试试,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呢是那个时候的洪水,1931年的洪水,不是,1991年的洪水很大。他就说你弄不弄得清楚到底淹了多少地,给了我们这么两个任务,那我就组织年轻同志去做去了。陕北防护林呢那个时候就是徐冠华部长,那个时候是我在的研究室里工作了,他就负责这个陕北防护林  所以做的很好,就是通过陕北防护林的工作,虽然还管补助这个陕北防护林,为什么管不住呢?因为钱不够,就是还是太穷,要我们这样一套设备管,现在差不多了,那个时候不行,国家投入不够,但是呢已经把一种再生资源,所谓可以再生的资源,比如土地利用啊,耕地啊,黄土高原的坡地啊这些,这些查的陈一清二楚。

  问:有的地方没有种活。

  陈:像赤峰这一代就是种活了。但是在毛乌素这一带就没有种活。

  问:那结论这个钱是花的够或是不够。

  陈:就是说这个钱还是不够。不能用现代的办法,就是不能用计算机也不能够有灌溉,所以只能听天由命。

  问:实际上是通过就是这一次的研究就找到一种科学的依据,科学的办法来说,那么究竟这个亿投到哪里去种它最终是可以见到成效的。

  陈:对对,就是有的地方你该给他钱。再举一个例子是第二个例子,那是我自己负责的,比如说我们叫做江河洪水预警系统,那个时候做了,太湖流域,91年洪水淹没以后,我们查出来只淹了850万亩。但是上海市江苏省加上浙江报到水利部的是一千五百万。

  问:差一倍。

  陈:与我们相差一倍,所以这个人家就说你这个遥感靠不住,靠不住大家就有争议了,洪水过后就派一个检查队去检查三个月,检查三个月回来证明我们这个八百五十万亩是对的,那个因为你想象,因为受灾了嘛,省里面,地方上拼命向中央报大,报大可以多要一点钱这很简单这个道理,所以后来杨真焕,那个时候当水利部长,他就说我们太湖治理还是用遥感的数据,所以现在太湖的规划设计都是按淹850万亩的范围来做,而不是按淹一千这是这个情况,一般来讲我们的耕地现在地方上是隐瞒大概15%到30%左右。

  问:隐瞒这个耕地的数量。

  陈:隐瞒耕地面积。

  问:为什么?

  陈:为什么呢?因为他叫做帮忙田地方上讲的,因为原来缴的公粮是按照原来的面积的,他新增长出来这个滩地,修了这个河滩地什么他不算,叫做帮忙田,所以后来这就产生矛盾了,就是政府的数据和我们遥感的差这么远。怎么办呢,他是想用这个遥感数字,所以结果呢江苏省就下了一个文叫三不变,就是你这个地方你用遥感数字的话呢你原来的公粮不变,不增加你的。第二呢征购不变。第三个模范不变。因为这些模范都是有帮忙田把那个收入的东西放到他的单位里头算他才是模范,假如是照这个遥感一算他这个模范当不成了。

  问:很多社会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了。

  陈:所以现在就是说是呢,我可以说这样子啥,现在遥感它是一种客观的,就像照相一样的。

  问:其实我们在这种社会的管理当中也是用一种科学的办法来真正的用到我们的现实中来。

  陈:还是要靠政府的政策。最近不是科技部和财政部,发改委最近提出要为科学技术站建立六个平台,这是昨天才报的,见报的。这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包括遥感这些航空的卫星的,因为这些数据假如说不能够共享,大家不认可它的话,那这些科学数据我们放了这么多卫星都是没用的。

  地理信息系统

  80年代初,陈述彭就倡议开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1985年,他负责领导和筹建了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走出了一条运用计算机进行地学分析的创新之路。在他的指导下。实验室完成了洪水险情预报、黄河三角洲建设、三北防护林生态、京津唐国土整治,全国城镇体系等多项信息系统研究。

  陈述彭把深厚的地学功底和地理制图素养,敏锐的自然观察力,同遥感及信息系统的高技术相结合,别树一帜,形成了一个新的地学研究体系。

  他开辟了地学信息机理研究。将区域作为一个多维的信息系统,运用全球定位,遥感监测、自动观测网络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综合性的科学手段分析区域信息。

  90年代,陈述彭总揽全局,提出地球信息科学的设想。

  这是以地球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内部及圈层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地球信息科学以人地关系为主题,以服务于全球变化与区域持续发展为目标,将卫星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多媒体、虚拟技术与网络集成的高速信息数字化的科学体系,形成能对人流、物流、能流进行时空分析和宏观调控的战略技术系统。

  问:我知道从八十年代开始您的这个研究的为一直在不断的扩大,那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建了环境和信息的,环境和资源的信息系统,那么当时其实还是有很多老的科学家在说,用这个地理信息系统,那么您为什么要这样一个新的一个提法呢?

  陈:这个你讲的好多老科学家还不担心,就是我的老师,也就是地理所的老所长,他就问我,他说你为什么要叫做资源环境,他说我看国外文件上都叫地理信息系统,你为什么这么叫  我给他开玩笑,我说我叫资源与环境我到处可以要到钱,我说要叫地理只能向你要钱,他所以他笑了一笑,所以我说把这个服务对象来命名并不是,这也是大概是我们的国情吧,就是你解决什么问题,你卖什么吆喝什么,我觉得不是说,我是要希望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所以我就叫它这个。这个嘛,我看还没有这两个名字,没有本质的区别。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