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军民融合与时俱进,星河·领创天下为何选择商业航天作为切入点?

在2018上半年有十八次航天发射任务,民营航天科技企业发展正不断扩大,同时引起一些投资企业的持续关注。星河·领创天下旗下基金公司星河创投聚焦于商业航天领域,下文将全面分析其为何择商业航天作为投资切入点。

  2018年,是中国商业航天落地化发展最稳健的一年。依据相关资料统计,在2018上半年有十八次航天发射任务。其中,绝大多数以商业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探测卫星的发射为主,且随着发射任务的不断迭新,“一箭多星”技术现已基本成熟。从行业总体分析来看,商业航天的发展势头正猛,民营航天科技企业的发展正不断扩大,并引起了一些投资企业的持续关注。

泰伯网

  星河·领创天下是一家以股权投资为主,致力于孵化企业、培育新产业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由星河产业集团联合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于2015年6月共同发起设立,深圳市星河博文创新创业创投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公司主要负责承担三大业务:创业孵化、空间运营、股权投资。

  旗下基金公司星河创投主要投资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领域,目前联手电子科技大学已投资国星宇航、天仪研究院、星际荣耀三家公司。

  军民融合大势所趋,商业航天赛道广阔

  星河产业集团副总裁、星河创投CEO阎镜予告诉亿欧,“商业航天领域,市场很广阔,但是马很少,是一个很适合铺设赛道的行业方向。”

  从国家的发展来看,在航空航天领域,国家已经投资大量的资金、人力、技术在军队体系,但是军用技术如何反补到民用化上,这条路并没有完全打通。因此,军用技术如何转化为生产力,将是国家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阎镜予提到,第一方面,军用转民用,需要兑现前期投入的价值。第二方面,从国家军队的军力发展角度来讲,民参军部分,全部由国家主导,民营企业很难支撑军队的发展。而全部依赖国家财政投入,可能并不符合市场长期可持续发展。

  如何让民营企业、民营资本补给国家航天商业化空白,甚至参与到国家的重器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阎镜予提到,以美国为代表的优势强国,已经率先走出了军民融合的步伐,倒闭我国的机制改革。例如国外SpaceX、One web、蓝色起源、Planet这一类航天科技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并不仅仅是参与了国家军力的发展,它们甚至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在发展机制上,也同样存在民营企业辅佐参与国家军力发展的可能,所以,军转民存在潜力,民参军拥有机会。

  阎镜予认为,军民融合的机会不容忽视,其中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必要因素:

  第一,民用化的场景。国家可能会研发某些含金量高的技术来解决量某一重点军用问题,但是这类技术可应用的民用市场容量就很小。如果想要将此类技术转移到民用化场景下,就要挖掘民用市场的引爆点。

  第二,军转民的商业模式。目标客户的选择、市场的价格决定、成本的控制、以及营销策略,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与固有体系的有效结合,实现军民共赢。现在的军民融合还处于发展初期,民营体系和国有体系之间的竞合将长期存在。航天企业之间的清晰定位并与原有军队体系的合作竞争非常重要。

  阎镜予提到,星河创投看准了军民融合的方向,并选择以商业航天领域作为投资军民融合的切入点。

  当前,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技术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从民用的角度来看,国家的航天科技已达到可支撑民用化的水平。此外,商业航天领域的赛道属于典型的长尾赛道。阎镜予认为抓住卫星应用与卫星服务这一龙头,后面便可带动一整条产业链。例如卫星应用方面,需求在里面,而卫星设计、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测控、卫星数传等,进而形成产业链的闭环。

  阎镜予:现阶段,遥感卫星及其产业上游是星河创投重点投资方向

  在商业航天领域,卫星应用普遍存在着“通导遥”三种场景模式。“通”指的是通信卫星,例如,美国One Web和中国卫通均属国家前列的通信卫星商业航天科技企业。阎镜予认为,通信卫星最关键的是地面通信基站,形象的说,通信卫星就是将地面基站建到了天上,然后与地面通信设备相连接。其中天际通信如何取代地面通信,其商业化落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用场景。现在的地面通信是人民大众的日常通信,属于高频应用。而当前通信卫星主要覆盖地面通信的盲区,例如高山、深海、甚至是无人区。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是低频应用。

  第二,通信的规模效应。由于卫星最初是从低频应用切入,将低频应用规模化很难。起初,大众化的通信设备是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因此规模化建设非常容易。现在想将地面通信转移到天际通信,只能称作“锦上添花”。而用大量成本去铺设天际通信,去解决低频应用的问题,商业上很难实现。同时,天际通信铺设完成,也有可能取缔地面通信,如果实现天际通信规模化,成本问题、质量问题、带宽速度、转换成本等方面都需要着重考虑。

  “导”指的是导航、定位。毫无疑问,导航是当前航天领域应用效果最好的一个方面。已经衍生出来导航地图、以及所有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LBS)。阎镜予提出,该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国家往往只会有一套导航系统,例如美国的GPS、中国的北斗,信息获取可达到互通,基本算是国家的垄断系统,这方面对于民营创业机会已经不大。

  “遥”指的是遥感。阎镜予形象地说,遥感的本质是以上帝视角,通过录像和拍照的方式记录地球的演变过程。而这背后所涉及到的技术是图像大数据,在影像资料可实时查询与观测的情况下,再将拍摄精确度、像素用人工智能技术稍加完善,纪录片的写实效果会更精准。无论是toB,或者toC,甚至to G(Government)、to A(Army),信息资源的大众化获取都可共享,因此,遥感卫星的市场潜力会更大。

  在美国,美国一流商业遥感卫星Planet公司在全球商业遥感市场起着引领作用,而遥感在中国市场目前属于起步阶段。综上来看,遥感市场是潜力非常大的待开发领域。

  团队建设是根本,硬科技+互联网思维是关键

  阎镜予提到,星河·领创天下在企业的投资选择上,首先关注的是团队背景。从人员结构上看,公司更倾向于投资背景都为技术出身的团队,并在航天领域拥有靠前的技术能力与行业地位。因为航天领域是系统化工程,民用创业与原系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团队人员在原系统拥有的影响力,是决定创业公司能否快速打通航天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其次,星河·领创天下关注创业公司的细分市场精准度。即科创公司的自我定位很重要,服务对象与竞争对象要明确。例如火箭行业,小型探空火箭、入轨中型火箭、服务微纳卫星的轻型火箭等类型,轻型火箭大多是为了满足民营商业需求,而中型火箭是为与国家队的运力进行竞争。因此,在航天领域里,目标更明确、深思更渗透、执行力更强的民营企业会是星河·领创天下的首选。

  第三,星河·领创天下关注商业航天公司以实用为基础,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技术产品上的军转民,降低成本是首要完成的任务,其中,有两点值得考虑:以工业化的产品替代军工化的产品,标准化的产品替代订制化的产品。民用市场的产品系列需要得到满足并可实施量产,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以实用为追求是重中之重。

  第四,星河·领创天下关注航天科创公司的思维方式。某些航天公司会有惯性的技术优势竞争冲动,阎镜予认为,技术是为产品服务的,用稳定与低成本技术去制作高质量产品,达到目的才最重要。另外,快速迭代、小步快跑也是一种发展思路。不同于某些航天公司一步到位的强硬发展模式,产品的先后迭代与技术进展过程可选择对市场有所呈现。

  阎镜予说,“在投资选择上,与人合作精神和团队内部凝聚力是重中之重。”

  在全球化市场上,中国的商业航天技术位居前三,而中国一带一路的某些小国,在商业航天技术方面发展缓慢。对于商业航天的数据需要买单能力弱,全球化采购设备也会受到很多政策的限制。因此,中国国内从事卫星应用方面的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科技创新带动资源集聚等方面着力颇多,创新机制、产业升级、人才引流、协同发展等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相应的,人工智能、人才赋能正深刻地影响着商业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亿欧将在深圳举办“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集合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众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科技创新未来趋势,盘点技术革命下的发展契机。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64?herkunft=6648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