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追逐头顶卫星的脚步 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天地互动”

空中移动的那个亮点是什么?国际空间站何时经过我的头顶?

  说起 iOS 上的天文应用,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有最有名 Star Walk 系列。Star Walk 是非常好用的认识天体和星座的天文学入门 App,最近,这个系列的开发商 Vito Technology 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天文 App——Satellite Tracker,卫星追踪器,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款专注于人造卫星的观测的应用。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本来充满科学意义的 App 竟透着一丝浪漫色彩,总让人想起《斯普特尼克恋人》,会喜欢上这个应用的人,大概也是骨子里的“追星者”吧。

泰伯网

  Satellite Tracker 可以在 App Store 上免费下载,支持中文。这个应用功能很简单,就是记录了包括国际空间站、哈勃望远镜、天宫一号在内 15 颗近地轨道上肉眼可见的人造天体,让用户随时监测它们的位置,知晓它们何时会经过你头顶那片星空。

  App 内提供天体的轨道模拟图,天体本身的 3D 模型和一个经过你所在位置的闹钟,提醒你观看。

  Satellite Tracker 提供了 3 种监测视角,第一种是俯瞰地球,你可以知道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看到何处是白天,何处是黑夜。第二种视角是卫星的第三视角,可以了解从卫星看地球是怎样的景观。第三种则是与 Sky Guide 类似的你的第一视角,拿起手机对准星空,你便可以大致了解卫星正在何处前行。

泰伯网

泰伯网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Satellite Tracker 免费版只能追踪国际空间站这一个目标,它针对国际空间站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可以显示空间站中当前驻扎的宇航员的名字,让你知道谁是现在离地球最遥远的人类。想要观测到其他人造天体,就得购买 SATELLITES LIVE 服务,3 个月价格 7 元。
[page]

  SATELLITES LIVE 是一个为期 3 个月的自动续签订阅,订阅后提供 1 周的免费试用,让用户可以从应用程序中持续访问内容。在每个订阅期限结束时,订阅将自动续订,直到你选择取消订阅。

泰伯网

泰伯网

  除了国际空间站以外,Satellite Tracker 可以观测到的一些著名卫星还有:

  哈勃空间望远镜(HST),以著名天文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爱德温·哈勃为名,在地球轨道上并且围绕地球的太空空间望远镜,1990 年 4 月由“发现者”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哈勃空间望远镜属于光学望远镜,是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之一。它成功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天文学上的基本问题,使得人类对天文物理有更多的认识。哈勃的超深空视场则是天文学家目前能获得的最深入、也是最敏锐的太空光学影像。

  朱雀卫星(Suzaku):日本 2005 年发射的卫星。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本多所大学,以及美国宇航局联合研制的X射线天文卫星,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宇宙中发出 X 射线辐射的等离子体的性质、星系团的演化,以及活动星系核周围的物理过程等等。

  天宫一号: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2011 年 9 月 29 日发射。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生活和工作,保证航天员安全;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站技术实验;初步建立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实验平台,为中国建造空间站积累经验。

  天宫一号是航天人的骄傲,也是我们国人的骄傲,它在 2011 年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2012 年成功与神舟九号对接,2013 年与神舟十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超期服役两年半,在轨工作 1630 天,天宫一号已经终止了数据服务,但仍在设计轨道上飞行,它将会在寿命末期主动离轨,陨落南太平洋。

  自 1957 年前苏联人类第一颗卫星“斯普特尼克” Sputnik 进入太空到现在,整好 60 年。斯普特尼克发射后 4 年,1961 年,苏联人加加林乘坐东方 1 号宇宙飞船花了 1 小时 48 分绕地球飞行一圈,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宇宙飞行。1969 年,美国的“阿波罗 11 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成功登上月球。人类开始了对宇宙无穷无尽的探索。

泰伯网

  Sputnik 进入太空之后的 60 年间,人造卫星在科学、军事和民生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以至于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基础设施。这一诞生于冷战的产物,在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星空,几乎没有多少机会能够亲眼所见,但这无损于它的重要性。人造卫星对人类通讯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卫星电视、卫星通讯、无线电讯 GPS、卫星气象观测预报,当然,还催生了互联网,进而彻底改变了人们认识自我、观看世界的方式。

  如今在我们头顶漂浮的人造卫星数量大概有 1459 颗,不再工作的卫星有超过 2000 颗。还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中有 40% 以上都属于美国政府和私人公司,中国以超过 10% 的卫星数量跻身第二,俄罗斯第三名。人造文星的广泛应用也让更多商业公司加入到太空的竞争之中,未来的世界战略格局,不再是地上范畴,而是天地范畴。
[page]

  我们脚踩着大地,眼睛总是仰望着天空,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卫星观测、卫星科普会以更新的形态出现,人们对天空的迫切渴望,会进一步催生更先进的天地对话方式,比如我们不再仅仅是仰头观望星空,也不再仅仅是当它划过头顶的时候知晓它的存在。

泰伯网

  将来我们还能很方便地与天上的人视频通话——比如打开一个 App 就行了;还能随时看到卫星可以看到的极光、台风眼、大洋流,卫星就是我们的眼睛——还是打开一个 App 就行了;说不定,只是设想,未来我们普通人也会拥有自己的一个卫星或者叫做目标飞行器、空间旅行器什么的——依旧是点开 App 就能操作了。

  是不是很酷?我想大概几十年后,人们手机上的“Satellite Tracker”就是这个样子吧。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