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数字规划领跑城市信息化

  在珍藏于武汉市图书馆的老照片中,上世纪30年代的江滩曾是英俄德法的租界,数十米宽的土堤上到处挂着“中国人不可在此停留”的牌子。

  今天,在武汉市规划局编制的“四线”规划控制信息系统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口江滩旁边的花旗银行已经由代表文物保护范围线的紫线圈注,而曾经不准中国人入内的江滩已经变成武汉市最大的绿化带,长达7公里。

  未来,江滩将从长江延至汉江,两江总长跨越55公里,在三维地理信息信系中,这一切已经一览无余,在建设规划中,设计师可以任意描摹,加一个游泳池或者添一片绿地,并能随时看到整体效果。

  江滩演绎着江城武汉的百年历史变迁,而从方寸照片到三维建模,也代表着历史名城向“数字武汉”挺进的步伐。数字规划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站在城市信息化的最前端,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地贴近老百姓。

  先行军

  2000年,数字城市在全国大热,从“数字广州”到“数字襄樊”,各省市纷纷冠以“数字”头衔向建设部申报项目,而武汉市却以“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名在建设部立项。

  “我们没有以‘数字武汉’申报就是考虑这个帽子太大了,不好落地。”武汉市规划土地管理信息中心主任李宗华说。

  网络和空间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两大基础设施,这在2001年由信息产业局、规划局等部门联合出具的《关于构建武汉“数字城市”的调研报告》中就已明确提出。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宽带网络已遍布武汉,建立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呼之欲出。

  其实,文中开头提到的“四线”规划控制系统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都是基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衍生。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建立的一个多尺度、多数据源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库,通过城市宽带网络系统,建立起数据管理、更新、共享与安全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市民、政府部门和城市建设提供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城市信息化的多系统应用。

  经过5年的建设,由武汉市规划局牵头建立的“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获得2006年度全国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应用金奖,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城市空间地理基础设施。

  2001年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立的时候,武汉市国土资源和城市规划是一家,首先就从机制上保证了城市信息资源的统一和完整。与全国目前大部分城市所采用的数据拷贝方式不同,武汉市采取了在线网络的新模式。城市空间数据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可以像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一样,以租用的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由数据管理中心提供全部或部分数据的查询权限,用户可以此为基础,建立自己专业的数据和信息系统。

  与北京市信息资源中心作为“第三方”建立共享信息地理图层不同的是,武汉市以“数字规划”切入城市信息化,并由规划局承担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那么,作为单个部门的规划局如何以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领跑城市信息化?如何为百姓服务,又如何说服别的部门采用数据基础,以实现共享的基础平台呢?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