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王家耀:关于"互联网+"与新型智慧城市的若干思考

以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家耀以《关于 "互联网+ "与新型智慧城市的若干思考》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实录(未经本...

以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家耀以《关于"互联网+"与新型智慧城市的若干思考》为主题的精彩演讲实录(未经本人核实)。
 

泰伯网


王家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非常高兴回到老家,武汉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我这一次的主题是大数据智慧城市,我不是泰斗,只是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
 

关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问题,在李克强总理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16年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都提到了,我不说了。
 

这是目前非常大的事儿,首先把互联网+我的理解是什么说一下,互联网+本质上讲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全工作流”“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中的深度融合和集成应用的创新体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使之成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动力。
 

互联网+有很深刻的意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我们的互联网+已经开始融入到各行各业,这个时代已经打开了互联网+的烙印,这是不奇怪的。中国已经开始了互联网+时代的大门,这必将引起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实际上在这之前很多科学家和企业,都在不断的研究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数据也是逐步形成的。
 

互联网+的特点,概括成为一句话,跨界融合。互联网+就是融合跨界。
 

第二是创新驱动,要以传统的驱动方式转变成创新驱动发展方式。
 

第三是重塑结构,有互联网+才可以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和管理模式。
 

第四是尊重模式,互联网+涉及到每一个人,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第五是开放生态,互联网+本身是开放的,只有互联网+才有可能改变自由创新的环节,真正实现两创。
 

最后一个是连接一切,通过互联网+连接物与物人与人,这是最后一个目标。
 

什么是时空大数据?界定为大数据与地理时空数据的融合,即以地球为对象,也有可能在月球上,基于统一时空基准,活动于失控与位置连接或间接相关联的三大数据。为什么也么说?有三个理由。从哲学上来讲,时间与空间是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没有什么不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形成的,有时候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爱因斯坦在1905和1915年两次都提到要把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
 

这样界定失控大数据有两个事实。
 

一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活动都在一定的时空时间和进行,中进行的,而所有的人类活动社会活动生产活动的产物。
 

二是从可视化的角度讲,大数据只有当其与地理失控数据集成后,才能直观地为人们提供大数据的时间和概念。
 

时空大数据几乎解释了所有的大数据都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产生的与位置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大数据本质上就是时空大数据,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时空大数据的主要类型,我这里列了两类,一类是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另外一个是时空环境中变化的数据。
 

地理空间信息框架数据里,分了七组。一种是时空基准数据。第二是空间大地测量和物理测量数据。第三海洋测绘和海图数据。第四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第五是地图数据。第六地名数据。第七是人文地理数据。
 

地名数据是很多的,量也非常大,人文地理数据,部队作战需要的关于社会、民族、文化、经济、政治元素,这个数据是分武警部队还有社会经济规划建设非常重要的。
 

时空环境中变化的数据,主要包括六类。一是视频观测数据。二是搜索引擎数据。现在很多商业卫星发了视频卫星,数据量非常大。三是社交网络数据。四是位置轨迹数据,这是关注比较多的,通过位置轨迹数据的挖掘,可以看到道路交通网络的设施,车辆的派驻和时间段的关系问题。第五是变化检测数据,对不同的传感器进行观测,我们要从当中挖掘出一些东西来。
 

搜索引擎数据,如果我们能对这些搜索引擎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人们的运动轨迹,就不至于等事件发生以后再调摄像头进行分析,那时候事件已经发生了。
 

关于时空大数据的价值和意义不说了,前面提到了。
 

时空大数据的特征,有六个方面,一个是位置特征、一个是时间特征、一个是属性特征,一个是尺度特征,一个是多维度。
 

第二个,我的几点思考。
 

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同任何庶务的发展规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一样,城市信息化发展也有一定的规律,就是所谓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不论是结构的三个阶段,三者是非常密切的关系。数字化是技术,网络化是桥梁。
 

思考二智慧城市的根基在哪里?根据城市数字化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规律,指挥城市的根基是数字城市。就像人流、物流有了高公路一样,有了数据流信息流,才需要信息高速公路和网络,要素要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跑得又好又快又安全,就需要智能化,所以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根基。
 

什么是数字城市?总体框架和电子政务系统逻辑框图以及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基本内容,还有我们的数字企业的框架,数字社区的基本内容。
 

数字城市这些年来取得了很多成就。
 

数字城市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在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下,进一步向前发展,这就导致了我考虑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智慧城市到底在哪里?什么是智慧城市?

简单的讲,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更聪明一点,本质是让中国的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这个决策是人做的决策,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智慧城市概括成几句话,一个是透彻感知,如果感知不到就不可能有认识,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成功。第二句话叫全面互联,必须把所有的传感器互联起来。第三句话叫深度整合,在建设数字城市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数据的多源异构。第四句话是资源共享,这是我们搞智慧城市没有解决的问题,资源共享是难题,所以必须在智慧城市云平台上实现数据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等建一系列的功能。第五句话叫协同运作,要协同不是每一个部门有一个系统,必须整个城市要协同起来。
 

所有的要素和单元,所有的系统都必须部署在网络上环境上,采用聚合的服务聚合的方式,为所有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最后一句话叫激励创新,要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信息基础设施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我对智慧城市智在那里的基本理解。
 

智慧城市现在怎么样?2015年底,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数量达到386个,其中省级和副省级智慧城市达到了100%,地实际达到74%,县级城市达到了32%,取得了进展也暴露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跟风无明确目标,协调不够各自为政,试点过多流于形式,体制机制缺乏创新。
 

根据这些情况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什么是新型智慧城市?是以信息化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城市发展融合创新,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工业现代化融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心态。
 

要点是着眼点不一样,新型城镇化着眼点是“人”幸福度和获得感,沉淀城市发展模式转为关注民生幸福需求的取向第二转型,以资源驱动发展转为创新驱动发展。第三办法,互联网+数据等新兴技术与城市发展融合创新。第四目标,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新在哪里?一个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切为了服务,一切都是服务,第三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核心,成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基本价值取向。第二是新思维要用时空大数据说话,我们进一步认识时空大数据应用时空大数据。第三是新方法,用系统工程方法,把新兴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工程。
 

从数字城市到无线城市,到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
 

建设数字城市相当于有了车,车上有了货,车要开动,货要流动,因此必须网络化,相当于建设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有了信息高速公路数据才能流动,但高速公路上也会产生各种问题,信息不能高效有序可控流动个信息不能共享,出现信息孤岛,必须有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这就要建设智慧城市;新兴智慧城市同智慧城市并无本质区别,只是更加的智慧城市建设与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智慧城市的提升。新型智慧城市怎么建?我提出了几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指导思想层面,提了六句话:把握方向、规划先行,示范引领、边建边用,注重成效、统筹协商。
 

实施6+1工程,构建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这就是GSDL。
 

二要构建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格网经纬线、直角坐标网或其他规格格网,网络是计算及的三代inter和下一代web。这是网格的过程,网格本身是互联网加速的部分,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我强调栅格网,我们有国家有省市局,下面有区县还有街道,建立组织结构体系。利用这个,我们才能做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就能建立新的方式。新的智慧城市可以有新的运行环境。


三构建一个基于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的通用功能平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支撑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能化。
 

我们到底有哪些服务,要进行标准与形式化的描述,让大家来共享,这两句话是自己用,别人没法用。
 

我们要注册到网络上,让大家知道已经有什么服务。最后节点要进行划分,结果是便于管理。
 

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新型智慧城市,从服务来讲的基本体系架构,还可以有实现的流程,首先申请服务,然后对服务进行封装,部署在网络上进行管理,用户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提出自己的服务请求和服务,是这样的一个时间流程。
 

在这个条件下,我们的城市信息服务模式,有不是以每一个部门来做的,我们把所有系统的功能分解开,构成一个一个的标准,进行封装部署在网络上去,这就可以做到我们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有这么多服务模式,基本就是我讲的原理。
 

第四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体系,形成一致性的数据机,时空大数据,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这个地方有三个必要的条件,我们的时空数据必须要做到能共享,第二各个部门要除了保密,必须要把信息公开出来,聚合在信息框架上,所以我们才有可能能做一个综合的平台。
 

要交换,不然定位的标准不一样,不可能有信息交换,而且交换得不准确,这是三个必要的条件。
 

除了共享聚合以外,还要做一个考虑,既然你是一个时空信息,你就应该是开放的,应该能有传统网接入,现在传感器有天上的和地下的,传感网接入了以后,才能形成一个时空大数据,对于时空大数据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要有数据分析和挖掘,要辅助决策。这是我的基本看法。
 

一致性的数据怎么整合,提出了四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我们建一个时空大数据中心,可以产生中心和分中心的模式。时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最根本的是要改变一个状况,就是我们过去长期讲的要有数据到信息到决策支持,现在大数据环境下,要通过大数据的统筹分析和挖掘,直接由数据到知识到决策支持。
 

第五要构建高效运行的指挥中心,实现城市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为城市高效精准的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撑。这是很适合我们企业的结构,我们有区域级的,我们用虚拟化技术对城市的资源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
 

第六建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保证新型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标准体系了问题,目前国际上相对完备,我们国家刚刚开始,6+1,1是构建一个GIS+BIM3D可视化平台,我们要在各个档案馆的大量规划、施工、竣工以及建设当中,把这些资料利用起来,通过BGIS数据实现室内的项目可视化,这个具体的技术就不讲了。
 

这有文档资料和二维持三月维的图形,建好了以后可以进到每一个楼房里面去,从产业层面来讲,过去讲产业,往往不讲理论和技术问题,这是不行的,为了我们的产业能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首先讲产业的理论体系问题,必须围绕技术体系。
 

在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下,要构建一个大数据的产品信息,我就不说了,我们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有五年,该怎么起步,我就不讲了,谢谢大家。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