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张帆: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化的技术应用

以下为四川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帆先生以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化技术应用为主题,在大会现场做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四川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帆先生以“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化技术应用”为主题的精彩演讲,演讲内容如下(未经本人核实):

泰伯网

张帆:各位嘉宾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地理信息大数据平台化技术应用。为智慧城市和跨界融合做了一些尝试和工作。这里面我觉得有一个专业术语,听了昨天宋老师的演讲以后,他也提到这一点,现在有叫空间大数据,有叫时空大数据,有三维、四维,再加上更多的维度,目前还是在三维。

我简单介绍一下个人和公司的情况,也便于给大家下来沟通和理解,我个人专业是“看地下”,工作的时候有一段经历“看天上”,现在实实在在站在地面。我们现在在西南地区也是地理信息的百强企业,智慧农业、不动产是我们的一些主导业务,也在做一些管网探查的前期努力,我们也在谋求公司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主题我觉得是一些跨界和融合的概念,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的经验比较多,当年我负责软件平台,这两天听了很多的思路和案例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经验也可以跟大家一块来借鉴。像国内的平台软件厂商还是很成熟的,过去的十多年一直在发展。我觉得这方面的经验有可能让我们在地理行业做一些借鉴,这种也是跨界融合吧。

先预祝我们论坛成功举行,我们也是整个会议的赞助商。我想首先有一点空间地理信息本身就是我们智慧城市和跨界应用的业务基础,大家有一个数据可能都很清楚,在智慧城市的很多管理和政府的一些业务范围之内基本有一种说法是6-7成的信息都跟空间位置服务有关系,所以城市关系模型的创新非常依赖地理大数据。大数据提到很多,现在大数据的说法看法,站在不同的角度行业也有不同的结论,但是会带来很多的思维,考虑的方式就会带来很多不同。其实像这种创新模式的理解,其实核心就是大数据,再问一句大数据的核心是什么?这一点就是它的预测和决策,其实大数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包括目前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很多的图形图象信息要进量化,可能对我们的手段有更高的要求。

基本上过去5年左右,我觉得技术都是逐渐的已经非常成熟,我经历过的技术发展过程中,今天的大数据依然是一个泡沫阶段,我相信在我们业界和各位的努力也会像SUV的技术一样,未来的三两年应该能大量使用,有大量的应用系统方案都能够支撑这样的能力。我想这个是我个人在一些读书笔记还有做这些工作的总结。其实大数据最大的转变是放弃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就颠覆了千百来人类的思维管列,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我们今天强调了那么多,其实就是预测。从这一点来说,大数据已经把我们很多的事情带来的思维的变革。当年像显微镜让我们看到很多微生物。

到今天其实可以看到跟互联网结合一下,我觉得今天大数据的能力其实更多大家可以注意到,一个是大量化、多样化,我们的微博发一个邮件,还有快速的获取,价值密度低,就是“大数据”的显著特征,或者说,只有具备这些特点的数据,才是大书记。大数据就是六个字,更多、更好、更杂。大数据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当年都是为了存储和数据的采集想了很多的办法,到今天恐怕都不需要了,因为数据的获取能力不断增加,我们才有这样的能力去做这样的分析。

从这点来说,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分析才智慧城市的创新有所依靠,不仅是地理位置,加上时间维度,刚才说四维五维都有可能,空间大数据也好,地理信息大数据也好,我想随着能力的逐渐提升可能会有更多细分领域。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很多行业的创新可能都是非常依赖我们的地理信息大数据。我们这样一个跨界融合或者业务融合,我们地理信息加位置服务加行业应用加移动互联网,我相信这一点才是我们这个行业将来发展的正确方向。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我们公司的业务策略和平台,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够站得更高的角度看得更宽广的应用。

下一步这个数据如何去使用,包括里面用到行业,用到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这样的很多业务创新要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而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主题,下一步像我们的不动产调查,我注意到在我们四川今年不动产的业务能力有大量的数据整合,跨行业的应用整合,还有平台化的一些融合,像这样的要求,对我们很多行业的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要看到一些跨行业的大量的应用。

云计算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架构,大数据是城市管理灵魂资产,分析挖掘是管理创新手段,发现和预测是智慧城市管理最终目标。平台化的能力是业务整合和跨界融合的基础。我们这个行业要很好的向传统工业学习,在我们今天的世界里面,平台化能力做得最好的,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产品,就是汽车,其实在100多年以前福特汽车出来以后,它是很复杂的产品,今天再怎么看,我们今天的汽车是非常复杂的,有很多的技术应用,今天可以看到,不管是大众还是其他国际厂商也在推平台化管理。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基本上大家比较关注的SUV,像大众、Q7,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外观就张扬的有稳重的,但是他们的平台是一个平台。这一点来说目前很多这样一些的能力在于快速的复制,能力的快速推广,这一点来说平台化的能力确实是业务整合跨界的基础。其他行业已经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大家看得见的有一点,大家看到的冰山效应,我们很多人看到表面,其实真正里面是底盘下面的东西,下面是很多人不注意的,这一点来说,我们软件这个行业,我们地理信息这个行业都是准IT的行业和企业,这一点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人注重是功能性的东西,但是地下的东西很多人关注不多。其实这一点来看只是看到了30%、40%,但是有70%、60%的是看不到的。我有看了我们行业有几个比较大的厂商,平台化的能力还远远不像成熟的BIM的,我觉得有必要我们去好好了解一下,跨界的技术到我们行业充分的应用,这一点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别人的行业通过时间和实践拿到我们行业去试用。

现在到未来一段时间我觉得更多是碎片化,碎片化最大的特征是云计算,这一点来说到今天像我们地理信息行业,会遇到很多不同的运用,遇到一些农业的,遇到一些运用,遇到不动产业务,可能已经不再是什么国土部门或农业部门来主导。因为涉及到很多的管理,很多的部门等等这种情况,像我们在这个平台化的能力的应用上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地方地理信息大数据整个复杂统计挖掘,它的存储,它的收集,可以说涉及到很多专业厂商,其实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了解商业智能分析,在我们过去很多年里面一直在使用这些工具。包括我们在大学里面很多所谓的研究团队,以前也是数据挖掘转型过来的,他们自己也承认,早年就是做这些工作的,都是传统的数据规划,换了一个马甲就是大数据。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里面的大数据技术。其实到今天来说,我们只是把这些内容,因为数据的分析给它一个新的功能和能力,这一点来说,人工智能这两年又开始活起来,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一些新的看法和能力加入进去,把它进行完善。包括存储和收集等等,它还是从我们原有的技术来创新。

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到现在应该来说已经全面的专项云模式的应用。智慧城市云服务的对象包括在各行各业、各种组织、各种产业拓展应用范围,而整个云服务模式更简单、应用安全。智慧城市云服务的内容茂盛从基础架构、在线存储、软件服务扩展到各种应用领域。智慧城市云服务形式包括更简单易用、更安全、更智慧的差异化服务。这点来说,我觉得目前可能以后企业和政府都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来解决一些问题。

基于地理信息大数据在智慧城市业务中提供的云服务与产品,主要是有云咨询、云集成、云应用、云管理、云虚拟化,整个形成云解决方案,里面包含相应的各种产品。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也规划这样一些应用的层级,比如我们的策略,像云地层的S平台,基本依托云平台。平台这部分能力有一部分基于自己,叫3个三分之一,从开源开始,立足于自己的开发。这是昨天我们同事给我发过来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平台上的努力。

后面在这个基础之上逐步的细化,云管理平台技术支撑智慧城市云服务整合架构,资源的虚拟化管理是比较常规的技术,在这基础之上,也有一些互联互通应用整合,数据融合,这一点来说我们谈大数据也是要有这样的平台能力来支撑。

我们公司去年年底到今年发布地理信息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应用的整体架构,有大数据分析的平台,有行业应用的平台。我们现在重点在云管理上面,分了三个层次,是我们核心的一个,它后台是大量的平台化支撑。云管理平台整个涉及到服务产品的管理,包括应用管理,地理信息大数据的分析,包括安全管理保障等,涉及到一整套整个应用。比如,你有一些云计算能力,如果你云管理平台没有真正意义的具备,软件的碎片化,自主服务做不到,没有完整的云管理平台,刚才所提到的大数据服务都是空的。这也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还有地理信息大数据应用大平台、大整合,有协同平台、集成平台,也要注重一些行业和产业的合作,才有所谓应用大数据的前提。

智慧城市混合云模式建设有一套综合转型方法,首先有战略合作,然后有规划自序,有商业模式,有解决方案,有产品组合,有价值服务,有产业链紧密合作等等,最后才形成智慧城市混合云。需要很多管理上的能力,创新的一些模式和解决方案的实现来提供这样一个服务,所以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靠单一的模式,而是靠整套的模式。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给大家分享一点,我觉得在过去的2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利用四川空间信息产业发展公司的业务平及政商资源,实现指挥系列应用系列、大数据分析系列,为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提供特色软件及增值服务。目前国家对大量北斗应用的推广,企业可以找的合理的应用,我们现在正在做这项工作。很多人有一个概念,我给大家说一个,上海虹桥机场,它的录像有1800多,但是你想想管控,每个人都看20多个屏幕,而且看机场的图象是二维的。后续我们的平台大数据分析也希望通过未来和产业界的朋友合作,以后把这些的能力更多的做跨界融合,把其他产业实践证明成功的借鉴到我们行业里来。我们目前不仅是数据的生产,后续还有数据的应用,还有我们四川的准上市公司做一个园林的情况,也要苗木的生长情况。还有国际化的管理也需要我们这些能力扩展,都有我们大量的用武之地,我们的智慧系列,平台系列是大有作为的地方。

我们做升级转型,也有大量机遇,我们目前也在努力跟随行业的机会,也在涉及到大数据的运营。最后感谢各位领导,谢谢!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