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听一线专家解读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中的商机与难题

全国农业普查的市场大概有十亿元的规模,而遥感应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第三次农业普查在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恶性的价格竞争,使得服务商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十年一次的农业普查悄然而至,新一轮的盛宴也再次开启。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目的是查清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每次都是在逢“6”的年份开展,今年是第三次,侧重对农作物面积的遥感测量。

  本次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主要负责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三次普查共有三大目标,一是建立“三农”信息“一张图”;二是将“人”“图”“数”进行“时空”一体化的整合,建立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分布可视化展示系统;三是构建新的农村统计调查大平台。

  针对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一些问题,泰伯网采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潘耀忠。

  潘耀忠介绍说,在今年的普查现场,最抢眼的非无人机莫属,而操作飞机的调查员都通过了AOPA组织的考试,并取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

  潘耀忠还指出,第三次农业普查将通过影像数据和统计的方式做客观调查,然后结合统计方法和遥感方法对农作物面积进行调查,最后还要开展农产品调查,包括面积、单产量和总产量,范围涉及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大众作物,还包括一些小品种调查。

  以小麦的生长季度为例,3月-5月期间,农业普查单位需要获取得到全国范围内的影像数据,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影像数据还需要处理加工,这可是个天价数字。尽管现有的遥感技术已经能够实现全覆盖、全天候、大范围应用,但仍存在无法及时获取影像数据的劣势。

  天、地、空协同作战,创新型普查方式

  “卫星、无人机以及野外调查这三种天空地级别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统计推算,得出所需要的主要作物种植面积。”潘耀忠介绍到,在调查过程中,分辨率从十几米到亚米级的卫星影像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低分辨率影像能够提供一个概述,高分辨率影像则能够抽取样本去推算误差。通过人工地面调查,借助具有导航的功能、还能够现场实时收集样方数据的PDA,获取到误差数。

  据悉,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分为内业、外业两个环节,选择并确定调查对象、现场野外调查、后期数据技术处理分析三个步骤。整个过程主要是利用国家现有的高分系列卫星资源,结合3S技术和农业抽样调查技术,通过室内测量和野外调查等手段,辅以光谱分析理论取得省市县农作物总面积和主要农作物面积。

  遥感测量能够提供可视化的测量结果,具有定位准确、直观性强的特点,便于及时准确地获取农作物种植面积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状况。这些信息的获取对制定国家和区域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和调控种植业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际上,在十年前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还局限于入户调查。如今,第三次农业普查已是一个统计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过程,这其中,遥感技术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另外,搭载了不同传感器的无人机可以完成不同的作业任务,例如调查土地面积的采用可见光,能够分辨出小麦、水稻、玉米,搭载红外相机,则可以调查面积的同时又可以调查产量。至于普查数据问题,地图表格结合,从国家到省形成界限,有遥感影像,有野外调查勾绘的自然地块,以湖跟树的方式同时表现。

  地信技术革新为第三次农业普查带来什么变化?

  潘耀忠指出,遥感无人机技术革新了常规的调查手段,使得农业统计调查工作实现了更新迭代。此前,我国统计调查采用的方法是八十年代联合国第三世界的抽样调查法,如今转向了空间调查法。使用了遥感技术,各方面的数据准确性提高至95%以上。遥感测量中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无人机等现代化高新技术,获取卫星遥感影像和航拍影像,然后通过对影像的拼接、裁剪、处理、提取、分析等,直观展现农作物种植的时空分布情况,计算出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的精准测量,取得真实、客观的种植面积数据。相对于传统的皮尺等测量工具,这种方法大幅度提升了调查的精度。

  农业普查,频现重重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业普查的市场大概有十亿元的规模,而遥感应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对于无人机服务商而言,第三次农业普查在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带来了恶性的价格竞争,使得服务商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据悉,即便对于像天合数维这样占据了农业普查市场40%的无人机公司来说,也面临着利润被压缩的困境。

  实际上,在数据统计应用中所使用到的遥感无人机技术并非是我们熟知的测绘应用,而是地理应用。二者的区别在于,测绘关注的是位置、边界、大小,而地理则更关注于内容,对测绘位置的精度与类型要求并不高。无人机测绘应用得多,但无人机统计应用显然就少了很多。

  从数据源的角度来讲,国家发射了众多的卫星,数据采集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但却并未注重应用。就目前来说,遥感技术能够提供的只是一张照片,而并非真正的信息化产品,现有的遥感技术很难生产出用户想要的最终产品。例如,在保险应用中,保险公司进行精准理赔时,需要看到哪个地块的真正损失情况,并获取准确的数据,显然目前的遥感技术还远未实现这一点,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各行各业的数据并未实现互通共享,构成了数据应用层面上的壁垒。

  如何突破数据壁垒,让农业普查数据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行业应用,值得深思。否则,再多的普查,再多的数据,也都将是枉然。(文|泰伯网 龙薇)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