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东方红小卫星刘一薇:商业卫星的发展面临中国式挑战

商业卫星要发展,必须推进卫星产业链的发展。

  3月3日,由GIO俱乐部|泰伯智库主办、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泰伯大视野·GIO产业沙龙在京举办,此次沙龙的主题是“冲破囚笼-微小卫星商业化的中国式挑战”,50余位重量级GIO们出席了沙龙活动。

  在嘉宾分享各自报告后,多位到场嘉宾围绕“微小卫星商业化的中国式挑战”进行了热烈的小组讨论。中国东方红小卫星的副总刘一薇做了名为“突破囚笼,商业卫星中国式的挑战”的报告,以下为演讲实录(未经本人核实):

  刘一薇:非常高兴能见到各位朋友,做航天的共识之士。我从事航天30年,目前是做小卫星这个行业,最早是做运载火箭的,参与过长三乙火箭的研发,而且在航天清华做过第一颗25公斤级的纳卫星。同时我也是北京一号项目的专家组成员,曾经和萨里公司合作过,还参与过我国的21世纪商业遥感卫星和科技部的项目。目前我们项目办还是商业卫星欧比特的成员单位。

  今天有幸跟大家来分享商业遥感卫星,题目是突破囚笼,商业卫星中国式的挑战。

  第一点,目前小卫星行业是一个引爆点,大家可以看到,商业遥感卫星大发展。王总也说了,有那么多风投公司来投资商业卫星,大家听了很振奋。但是他最后一个问题说,当大家都看好的时候,大家都来投资是不是合适。

  512所的刘主任对微小卫星的发展路径做了一个很深入的,目前最棒的一个研发路径,他讲得非常的具体,非常精彩,特别是小卫星能够进行到商业化的一个运作模式,它对于低成本的挑战,使商业化成为可能。商业化就是一个盈利模式,如果它没有追求利润的话,就不能成为商业,这就是我想说的大发展。

  第一,为什么说引爆点?引爆点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十三五规划里面,要做一带一路,而且要通向小卫星,通向国与国之间的通信,而且任意时、任意点、点对点的通信,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那将是一个一带一路,信息大爆发的年代,是一个引爆点。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全球星,包括一星它在90年代的时候,小卫星曾经也掀起了一个浪潮。但是为什么它退出了商业模式?因为卫星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却没有实现真正利润的高回报。当利润没有成为高回报的时候,它引起了一个全球星,包括一星的一个退潮,所以值得我们反思。如果我们钱没有堆到足够高的时候,我们的前期投入是否是一个真正大发展的时候?

  为什么今天是一个爆发点?因为在我们原来的卫星行业是一个国家垄断、政府垄断的行业。美国已经走过了商业化的模式,而我们中国才刚刚开始,全球的遥感数据根本没有全球放开,包括今天很多企业。在92年的时候,有一个人想做,他问我,我们的频率申请是不是能申请到?国家目前并没有开放,虽然目前是一个引爆点。

  第二,是利润的平衡点,前期的投入都是大范围的,包括马云的互联网时代,刚开始大家都前赴后继投了钱,最后没有见到效益,但是他坚持到了那个时刻。我们现在的公司是否是能够坚持到能够挣钱的那个模式,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来回答。

  我们能不能形成那么一个产业链,不光是卫星的制造方,而且是在遥感的应用方。我们能够搭建这么一个卫星平台,下游像互联网一样,能够加入很多很多的团体,我们搭建了一个卫星的平台,一个能够通向信息化的平台,大家都能在这个上面挣钱,有公有的和私有的,大家都来投入这么一个平台。欧比特公司他们投了很多钱,而且拿到政府的钱来共建这个平台。

  低轨卫星拥有最大的效率,如果我们仅在国内应用的话是很浪费的。低轨卫星,无论是遥感卫星,通信卫星,还是导航,应该是全球都能够采集到数据的。如果我们能够进行全球化的合作,就是一个费效比最大的产业链。但如果我们要做全球化的产品,就不光是单个卫星,而是一个卫星群。

  大家都知道卫星的生产跟相关的体系有很大的关系,包括运载、地面系统、发射,特别是卫星运营。如果仅从全系统周期链的产品收益来讲,你要形成这么一个大的体系,卫星系统工程的投入和产出比,这一定是一个平衡点。所以不仅仅是卫星的制造,还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挑战,都是一个平衡点。

  所以就应该通过政府还有企业共同搭建这么一个平台,共同来使用资源,利用资源,这在未来可能将是一个盈利模式。

  第三,未来将是公众驱动的卫星应用产业链,而不仅仅是国家和企业。从一星、全球星这个系列来看,它们前期失败,后续可能在这个年代会成为一个大的卫星的产业链。但是在前期它确实低迷过,而且资不抵债。

  未来我们的发展一定是市场引导的,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推动卫星成本的降低,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过程,特别是民营的。他们把地面的一些技术引进来,将会使卫星的成本大大降低。当时大家都记得,航天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但是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是低成本、低风险和大家所谓的高回报的。但是不是高回报还有待考证?我认为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形成的产业化的模式并没有说得特别的清楚,特别是应用方。卫星产了这么多,但是我的卫星数据怎么用?导航应用现在说得很清楚,国内形成了一万多个厂商,我们的统计达到了上百亿的增长趋势,它起码是可以持续的。通讯也没有问题,但是遥感呢?我们以前是象牙塔,他的数据没有向外开放,数据就是国家安全、国土资源的,它根本没有对公众开放。如果我们这块的产品没有形成像互联网似的,点对点的,肯定还是不能挣钱的。

  我觉得目前公司化的运营,从产业、平台、卫星产业链的发展是一个方向,更重要是应用的产业链将是什么样的。我们国家将举行冬奥会,冰雪场地我们可以通过遥感信息能够测出来雪的高度,哪块雪比较好,我们可以通过遥感的图像把信息发布得非常完整。就是这块滑雪的产业链可以细分到这块的产业链。比如说精确农业,智能化城市,这可能将是我们目前冲破牢笼的一个点。谢谢大家!我先说这三个点。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