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威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马龙:数据开放将反哺智慧城市

信息化、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开放、智慧城市建设一脉相承,成就了今天一个更有智慧的威海。

  (文/3sNews高级编辑 陈启临)在区域面积和上海相当、人口数却仅有上海十分之一的威海,你并不会因为它的相对地广人稀而觉得生活不便。相反,是非常便利。

泰伯网

  通过整合全市政务、公共及便民服务资源,在威海市民网、使用同名的iOS或Android App,威海人民能享受很多快捷的服务。除了你能想到的在线交个燃气水电费,到你想不到的,包括政务、公安、出行、房产、就业、旅游、医疗、教育等涉及城市运转方方面面的业务,在这个网站,它都囊括其中。

  当然,提供信息服务背后的功勋不仅仅是创造这些便民窗口的开发团队,而且更要追溯到威海市多年以来在政府信息化、包括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方面所投入的建设,以及在建设的同时,积极思考“建以致用”。

  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马龙在接受3sNews采访时表示,过去以来,威海有关部门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除了完成对基础的地理信息的采集、建立面向政府部门统一的空间化业务平台外,还基于这些政务成果,推动数据开放,谋求社会力量共建城市。

  马龙认为,城市的智慧取决于人的智慧,人的智慧来源于其掌握的知识以及信息量;因而数据的开放,将吸引更多对数据感兴趣的企业、创业团队中的数据专家们,创造能不断解决城市需求的服务,创造价值,继而反哺和助力城市发展。

  现阶段威海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并推动数据开放无外乎三个目的,一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二是能切实服务本市市民,三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在马龙看来,威海市接下来的发展,将以数据开放为契机,储备着更大的动能。

  3sNews: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威海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路主旨?

  马龙:政府思考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很多改变,比如过去看完全是由政府出资投建,到现在我们知道政府的资金也非常有限,需要新的方法来迎接智慧城市建设。

  对我们威海市来说,则引入了PPP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地说是政府不参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并把这类任务交给企业来做,政府只需向相关企业采购基础的信息服务,并集中力量做好政务、服务好大众,这在我们看来会是一种长期有效的、节约政府精力的运维方式。

  基于这样的模式,我们成功从市区到乡、镇、县同步推进城市智慧的一体化,也验证这种创新模式是比较正确的。

  3sNews: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威海市与Esri中国展开了多项合作,应用GIS等地理信息技术辅助城市管理,能谈谈你们对地理信息应用的看法吗?

  马龙:地理信息及相关的技术,之于城市运营有很好的结合,威海市在这方面有很长时间的积累。

  我们早先建设了威海地理信息基础平台,采集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也制作了三维数据。最开始这些数据由国土部门使用,然后再应用到规划、城管、公安、应急等领域。近几年我们跟Esri中国合作,在管网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完成了六种管线近14000公里的管网普查工作;在经信委,我们基于过去的文字信息,在对其编辑整理后,将其空间化并制作了产业经济地图,进而便能基于这张图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分析。

  越来越多的应用“加固”在地理信息基础之上,业务相关的物、事、人,在地理空间中得到有效地管理,这其中的意义巨大。对地理信息技术十几年的应用,还让威海市很多部门领导对其有很清晰的认识,对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架构也非常认可。

  3sNews:我们也看到,在信息化基础奠定以后,威海市正在通过举办数据创业大赛,研究和推进政府部门开放更多的数据,促进社会力量开发智慧应用,您是怎么看威海的数据创业前景的?

  马龙:在威海市鼓励创业,我认为我们有三大优势。

  第一,威海首先是一座宜居城市,这在国内和国际上,我们在人居方面已经获得了不少殊荣。

  第二,是源于威海市的制造产业,近年我们也有幸突破了过亿的产值,在全国排名靠前,这为我们奠定了工业基础。

  第三,在威海市也设立了知名高校的分校区,这样的教育基础更是人才的保障。

  在人居、产业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加之政府积极开放的态度,创业者能面向威海本地、乃至面向全国市场,获得我们的资源和资金的支持,我认为我们会给创业者创造更好的机会。

  3sNews:请您谈谈目前威海市的政府数据开放情况。

  马龙:我们从今年开始探讨政府数据的开放,包括我们把明年定位威海市的数据开放年,它经历从理论到实践到再研究的过程。今年底,我们将率先开放威海市包括卫生、交通、教育、公安等19个委办局多部门的254项数据。应该说,我们仍然处在数据开放的起步阶段,在这方面还有很多事要做。

  3sNews:数据开放对于威海市智慧城市建设,有何帮助?

  马龙:我们通过数据开放要实现三大目标。

  第一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数据原来在我们这儿是封闭的,通过开放,我们首先变成一个更开放的政府,为城市的智慧建设、为社会力量带去更多支持,继而我们转变职能,为更多需求去服务。

  第二是我们要通过数据开放,切实为我们的市民服务。在我们的政府服务网站威海市民网,我们希望倾听大家的声音,了解大家想要的信息和服务;我们也通过数据开放把社会需求传递给创业者,以此更有效地对接供需。

  第三,我们希望对数据的开放,能进一步拉动经济转型。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相比我们的硬件制造能力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希望能有进一步提升。

  3sNews:建设智慧城市,威海已经有较强的信息化基础,您觉得接下来的挑战在哪里?您对智慧威海有哪些期望?

  马龙:如果说挑战的话,现在面对的挑战还是理念的问题。我们可能还是在用传统工业化的思维来管理城市,而不是用信息化思维来管理。

  打个比方,之前我们看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都在说制定三年的、五年的计划,好像说过了这段时间后智慧城市就算建成了。实际并不是。应该说只要城市存在,应该永远在向智慧化进行的。很多领导过于短视地看待智慧城市建设,这么想本身就是个问题,对我们来说,让城市更智慧是一个更长远的、无止境的课题。

  我心中的智慧威海,一定依赖于人。我们在引入信息技术的同时,其实也引入了更多人的智慧,每一个威海市民都将能参与到智慧威海的建设。由政府主导、企业助力、大众参与的模式,才是智慧城市的未来。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