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少年强则国强:12颗卫星搭载莘莘学子航天梦飞向太空

“紫丁香二号”纳型卫星共计40多名学生参与,平均年龄不到24周岁。核心成员最大年龄为1991年出生,最小的是1995年生人。

  (文/3sNews编辑 葛宇)今年7月,3sNews曾报道过英国14岁男孩用零花钱制造卫星,新闻一出,很多读者纷纷称赞不已。近日,我国多个高校学子再次印证了“少年强则国强”这句名言。

  9月20日7时01分,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开创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亚洲新纪录。

  这20颗卫星中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东方红卫星公司研制的“希望二号”、深圳东方红海特卫星公司研制的“开拓一号”卫星以外,还有12颗来自国防科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工大等高校研究团队及学子研发的卫星。

  据了解,研发人员中有一大批都是“90后”学子,这些小卫星搭载着莘莘学子的“航天梦”飞向了太空。

  清华大学:3颗集成微系统技术试验卫星

泰伯网

  清华大学研制的着三颗卫星也被称为MEMS技术试验卫星,即集成微系统技术试验卫星。“纳星2号”卫星是该校继“纳星1号”卫星后发射的第二颗20kg级纳型卫星。“紫荆1号”和“紫荆2号”皮型卫星是“纳星2号”的子卫星,采用在轨二次分离的方式从“纳星2号”卫星载荷舱中弹射释放。质量分别为234g和173g。

  “纳星2号”的2颗子卫星之一——“空间实验一号”皮卫星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霸五人组”自主研制。该卫星质量173克,研究历时一年时间,主要用于开展超低功率的星地通信试验等。

泰伯网

  “学霸五人组”

  截至9月20日中午12点,卫星已成功实现星箭分离,收到下行遥测信号。据卫星总设计师尤政院士介绍,这是自2001年清华大学自主研发卫星以来,独立或与其他单位协同合作发射的第7颗卫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二号”纳型卫星

泰伯网

  作为我国首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型卫星,“紫丁香二号”凝聚了哈工大航空宇航与科学技术、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8个学科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累计40多名学生的团队参与设计与研制,平均年龄不到24周岁。核心成员最大年龄为1991年出生,最小的是1995年生人。

  “紫丁香二号”重12公斤,携带了一个工业红外相机,可实现对森林火灾、极端天气等造成的地温变化进行成像与监测。也是哈工大的第五颗卫星。哈工大是我国最早一批参与航天工程的院校之一,拥有自主研发卫星的丰富经验。

  浙江大学:2颗皮卫星“皮星二号”

泰伯网

  “皮星二号”是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研制的第二代微小卫星。2010年9月22日,由该校自主研制的两颗“皮星一号A”卫星成功发射,整星重量3.5千克,是我国首批公斤级微小卫星。

  皮卫星一般是指1千克以下的小卫星,2000年初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正常工作的皮卫星。浙江大学学生从该卫星方案设计开始就参与进来,完成开发、装配以及相关验证试验。

  国防科技大学:6颗卫星组成的集群卫星“天拓三号”

泰伯网

  该校自主设计与研制的“天拓三号”微纳卫星,包括1颗20公斤级的主星“吕梁一号”、1颗1公斤级的手机卫星和4个0.1公斤级的飞卫星。卫星入轨后,手机卫星和飞卫星与主星分离,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通过太空组网,实现6颗卫星集群飞行。

  承担“天拓三号”研制任务的是该校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微纳卫星研究团队,在读研究生和本科生占70%。从“天拓三号”分离释放的手机卫星“智能号”是国内首颗以商用智能手机主板和安卓操作系统为核心设计完成的卫星。4颗“星尘号”飞卫星是国内首颗飞卫星,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卫星之一。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