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你不甚了解的另一版抗日战争:一场地质资源竞夺的暗战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该向中国早期付出心血甚至生命的地质工作者们,致敬。

  【导语】在抗日战争的背后,有这样一个群体默默付出。在战火纷飞的七、八十年前,他们奠定了我国现代地质学的基础,也推动了抗战的胜利。我们不应遗忘,因而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线上和线下对这段值得铭记的历史进行了精心策划。而传递地质信息本身的时空价值,正像我们采访到的中心负责人所提到的,这已经是他们开始努力要做的事情。

  “科学的真理无国界,但科学的人才、科学材料、科学工作的地方、都是有国界的。”

  这是1937年10月和12月,地质学专家、时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的翁文灏在先后发表的《告地质调查所同人书》和《再致地质调查所同人书》中的一个基本观点。两篇文章中提到,要动员国内地质学家尽一己之所能,放弃私人经济利益,将个人对相关国家地质资源调查的研究,尽快写成报告交给有关部门,进而推动当时国民政府尽快开发各类资源,以保护国家重要战略经济资源为前提,全力支持抗日战争。

  或许正是有了翁先生的倾力相谏和广大地质工作者们的赤诚之心,一场来自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竞夺关键的军事与经济资源的暗战,就这样通过国内最早一批地质工作者以血汗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测绘工作中,拉开了序幕。

  所以我们今天可以在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和Esri中国共同开发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地质资料展”电子地图中,发现自1937年起,由国人所主导的地质勘探与研究,开始逐渐增多。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Esri中国共同开发的抗战地质资源地图

  这是一张时空地图,自2014年开始挖掘与整理馆藏资料中的抗战史料,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从近8000档有关来自日军侵略者和国人的地质资源研究资料中,挑选出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数百份档案,并基于GIS的技术制作成电子版。

泰伯网

地图左侧能查看报告及相关详细信息

  例如在相关的记录中,我们首先见证日本侵略者在1906年前后,就欲图谋山东北清煤田的煤矿资源。在地图下方的重要档案时间轴点击这个节点(最左边)的绿色图标,屏幕左侧弹出有关《北清煤田视察报文》的详细资料,及相关历史文档。从中我们了解到其文档作者是来自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调查局的大八木乔朵,这个为日本侵略军队服务的军官,在此之前已经用武力侵占了“煤都”抚顺。

  对于任何一个图例点,都可以追溯该文档制作的时间,及与其关联的地理位置,还有与该文档相关的其它信息,其中关联资料也出自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的资料库。

泰伯网

日军对山东省栖霞五虎山的铅矿调查报告

  从地图中我们还可获悉,在日军的侵华阴谋中,他们一边侵吞中国各类矿产资源运往国内,一边随时将这些资源补给军队之需。不仅有煤矿,还有其它炭资源以及铁矿、铝矿、铅矿、铜矿、银矿、金矿、其它稀有金属及石油等,也列入其测绘和勘探中。

 

1937年之后,我国地质勘查活动明显增多

  正如前文所述,重要档案时间轴上由国人所考察编写的地质勘查文档资料,在1937年之后增多。这一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盘踞长江以南的南京国民政府,为应对战事而备战,在军事制图和矿产资源探测方面,强化了地质考察和测绘队伍建设。在地图上看这一时期的文档数量,对比日本所占领的东北三省和华北及内蒙东部地区,国军在成果上已有大幅追赶;日军在入侵的中国领域上,也继续展开大规模的地质勘探。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月2日,日本方面签署投降书。这一年里,日本企图通过测绘勘探掠夺中国资源的野心即将终结,并随着日本战败后的仓皇而逃,那些具有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地质勘探报告,被我国的地质研究者们所收回。

  可以说,这张时空地图反映出一些至关重要的事实:抗战的胜利,离不开我们对国土资源的了解与掌控;与此同时,胜利也离不开所有地质工作者们的付出,更表现出我国基层劳动者在整个反侵略战争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当然,除了和Esri中国合作开发了这套面向公众的在线地图平台,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也热忱策划了线下的展览活动,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45号院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一层,还有更多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在华恣意进行地质勘探与资源掠夺的铁证揭露。

  例如日军聘用自己本国的中小学教员,充当测绘人员,对一定地域范围的地形环境绘制成图,并对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经济水平,配合着拍照进行一系列的详细记录;为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人民军,曾歼灭日本在东北数地的多支测绘武装队伍等等。

  丁文江、吴希曾、王德森、林文英、朱森、计荣森、胡伯素、张沅凯、刘康、马以思……这些在那时失去宝贵生命的地质工作者的名字,也许我们不能一一记住,但他们却和生者共同奠定了早期地质勘探的种种成就,正如另一位著名的地质专家谢家荣所言:“这些成绩并非幸运所致,地质界遭受折磨,为学术牺牲者大有人在。”

  延伸阅读:专访抗战专题地质资料展策划人

泰伯网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数据管理室副主任 吴轩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数据管理室副主任吴轩,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地质资料展”的在线展览部分的执行负责人,在此次项目的策划人、数据管理室主任李晨阳处长的带领下,吴轩和一个只有8人的团队,积极落实李晨阳老师对地质数据要走向应用化的观点及相关多年的研究。他们希望发挥团队的全部热量,推动地质相关信息的文化教育和商业化应用。3sNews和吴轩的对话,首先从这次的抗战纪念策划所做的地图平台聊起,然后又知晓来自他们更长远的计划和愿景。

  3sNews: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你们策划了这样一个线上的地图专题,您觉得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吴轩:我们在做这个事情时,首先就在想做这个地图,到底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和效果?我们的想法是,不会通过一张地图演绎或者推导一些历史,而是就把这些来自日本人和国人的地质报告放在地图中,读者客观地去体会。比如读者在看这张地图时,他最大的感受可能是“原来这就是日本人在侵华战争中在一系列准备活动中的动作和部署”。地图能把很多信息以时空分布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正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读者直观地去感受,或者基于这些客观的数据,再去做研究。

  3sNews:信息展现的方式其实也有多种,为什么你们专门选择用GIS去表达?

  吴轩:的确,就算用Flash也能作出很不错的效果,可以说比用GIS开发更炫。

  我们之所以用GIS,情怀上我们都是学测绘地理信息出身,但我们却没能把相关的GIS应用推广到大众用户的桌面和手机上,反倒像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不少,我觉得这非常遗憾,也很丢人。所以我们应该想怎么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用GIS做好相关的服务。

  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今天做的这个在线抗战地质资料展,不仅仅追求多么绚丽,而是通过传递地质信息的价值,和读者用户产生交互,比如我们能了解用户对哪些信息更感兴趣,和读者去互动。GIS能让我们从底层去考虑怎么跟用户交流,怎么继续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作为一个开发平台的GIS所具备的优势。

  对比国内在做GIS开发时往往追求的大而全,另外打动我们的,是我们看到老美们做的GIS应用,简单却不失细致,且往往还能很好地展现和解决问题。所以我们也想用最简单的思维模式,和合作伙伴把这件事做好。

  3sNews:看得出您对这次的策划有很高的期望,那么你们跟Esri中国的合作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吴轩:国内的开发环境也有不少问题,在我看来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开发人员有个习惯是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一个应用的开发,显然我们并不希望如此。在国内GIS通常用于国土或大型项目的开发,但做我们的这个平台,实际上就要求开发人员转变一些固有的思路。

  所以在跟Esri中国合作时,我们一直在探讨用逆向的思维做开发,正如我刚才说的,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想想你做的东西,到底是给谁用的,再去开发。

  3sNews:回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上来看,是什么在驱动你们去做这次的抗战地质文档地图?

  吴轩:应该说这是我们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地质资料馆中,所存放的所有这些数据资料,是有其应用价值的。以前我们都不太重视对这些数据的使用,但最近这些年,地调局开始加大对数据的应用,有关研究经费也有所提升。

  这是一个好现象,这要求我们赶紧去梳理在档案室的那些纸质数据,并将其信息化,很多数据,都要开始用上了。

  3sNews:所以我们还会持续推动地质数据的应用,对吗?

  吴轩:是的,除了跟GIS厂商合作,我们也在构建自己的一套“工作流”体系,它涵盖数据处理、生产、质检和服务,帮助我们推进最后的应用。

  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是,在发达国家有很多对地质数据的商业化服务。比如基于环境的、土壤的、灾害的各种数据,消费者在购买一处房产时,可以了解该地房产面临的各种风险,像会不会遇到地震、泥石流、大气污染等。我们国家对于地质数据的商用,目前做的还并不好。

  我们也有丰富的全国地质资料库,但问题在于,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我们,我觉得这是我们自身推广宣传方面的问题。

  3sNews:那么想要推进地质信息商用化,您觉得有哪些难点?

  吴轩:大家要知道,地质数据到底能不能满足商业化?这从几个角度来看。

  第一,我们国家的保密条款非常多,什么样的数据能公开,什么不能公开,本身还在探讨中。

  第二,在数据脱敏之后,如果是国家出资来采集的数据,所有的信息提供都是以公益为前提的,就算是国家出资委托企业做项目,采回来的数据也是国家的,会以公益方式去提供。

  第三,即便目前国家已经授权一些民营企业采集数据,这些数据的商业授权,也处于政策的讨论阶段,尚未完全放开。

  3sNews:您觉得有什么好的推进方法吗?或者在大政策环境下,有哪些积极的声音出现了?

  吴轩:我想我们还是可以积极推进一些数据的应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推动政策发生一定的改变,比如我们已经跟来自保密局、测绘局、总参、外交部等政府机构的专家一起探讨数据保密,目前已经争取到很多政策上的支持。

  与此同时,国家正在开放更多公益性数据,推进企业使用这些数据并产生商业价值。

  我还想说的是,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不应该在未来商业化之路上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只有引导企业去做,才能生机勃勃百花齐放。对于我们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来说,更是要做好做好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把数据生产线做好。对于推动地质数据的应用化和商业化,我们还是认为能做到哪儿就赶紧做到哪儿。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