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谁有可能成为智能自行车的"先驱"

从趋势来看,智能自行车品牌将越来越多。然而,谁又能讲好传统模式之外的故事?谁能成为智能自行车真正意义上的”先驱“?

泰伯网

  (文/3sNews高级编辑 陈启临)3月16日,一条小道消息以讹传讹:小米公司开发的智能自行车“洛克菲勒智能一代”,将在本月底登陆京东众筹平台,首发价格为997元。该车可绑定智能移动设备,并自带地图导航、线路分享、数据统计、社交等功能。

  在一片热议声中,小米科技公关总监刘飞很快表态:“虽然这个自行车很拉风,虽然大Boss很喜欢骑车,但小米目前还没有相关产品。”小米的战略聚焦在手机、平板、电视、盒子、路由器这三类五款产品,围绕米UI、云服务、电商做布局,其他方面的产品计划,则交给由小米投资过的合作伙伴,以完善智能家居的生态链。

  3sNews向凯立德求证有关消息,因为作为智能自行车的一部分,导航和LBS功能应当得到更具体的场景化研发。当然得到的回复也是失望的,据凯立德在北京市场部的同事回应,凯立德既并没有与小米在造自行车方面进行合作,也没有独立研发自行车产品的计划,其核心战略仍然是车联网。凯立德是小米在去年投资过的导航软件及服务商。

  小米造智能自行车,或者它的合作伙伴们造智能自行车,目前仍未有明确的消息。但小米生态无论采取怎样的行动,毕竟还只是冰山一角。但有关对智能自行车前景的寄望与探讨,早已愈演愈烈。越来越多活跃在自行车、骑行、智能硬件领域的市场参与者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未能消散的疑云

  3月23日上午10点,7天前的疑云有散去之意。

  “洛克菲勒智能一代”被证实确实存在,且被放到了京东众筹平台,单辆众筹价格也如传言的997元。

  但这款产品由一个名叫所罗门集团的团队研发。透过产品在京东众筹的页面了解到,创始人兼CEO仇黎明在自行车领域浸淫8年,在一个包含了CTO、CDO(首席数据官)、CCO(首席创意官)和COO的团队中,也不乏骑行“圈内人”及各路精英。有媒体披露说,团队还拥有BAT背景。

  然而信息披露却非常有限,产品的发布也并没能引起太多主流媒体的重视。

  除了科技感十足的整体外观,“洛克菲勒智能一代”比较惹眼的地方算是它的中控屏幕,它能通过自行车的其他传感器显示一些骑行数据,也能通过低功耗蓝牙连接配套的手机App。但遗憾的是,众筹信息中并没有展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智能”之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克菲勒智能一代”的众筹开始遭到一些网友的质疑。智能自行车,究竟走向何方?神秘的所罗门集团并未能清楚地解答,反而给智能自行车的前景平添一场烟雨。

  正在闭门造车的媒体

  “洛克菲勒智能一代”众筹上线的第二天,即3月24日,柒佰科技(下简称“700BIKE”)发布融资公告称,已于近日完成A轮融资1500万美金。投资方包括高榕资本、华创资本、IDG资本等基金。公司还同时获得3亿元人民币额度的供应链贷款授信。

  这家2012年成立的网络公司,早期阶段主要从事自行车文化的推广,目标是构建一个包含生活方式和运动美学的互联网社群和媒体。2014年11月,骑行爱好者、前久邦数码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张向东加盟700BIKE,并担任了他们的联合创始人。

  作为700BIKE的又一个灵魂人物,张向东进来之初在团队内部探讨的一个主要话题,就是“智能自行车”。在张向东看来,任何传统的自行车企业都可以轻易定义“智能自行车”。

  但是,“如果仅仅是给一个现成产品加上‘联网功能’,就可以开拓一个全新市场,那真是太低估创业所要面对的时间长度和竞争强度了。”《所有人都在谈“智能”的时候,你应该想些什么?》的作者张向东表示。这篇文章写于他加入700BIKE的半个月后。

  他认为智能自行车要聚焦的,是自行车上的那些所谓智能的功能,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最痛的那个需求点”。这在一个想要做智能自行车的创业团队内部,无疑是“互相挖苦、讽刺、挑衅、争论的过程”。

  自行车的应用场景很多,比如代步,包括通勤或去一个不太远的目的地,也有专门的骑行运动,或者满足时尚层面的虚荣感等。美、安全感、简单、干净、稳定、便宜,这六个关键词,最终定义了700BIKE想要做的“城市自行车”。他们一致认为,该产品已经定位在一个远未被满足的市场。

  “智能或联网只是一个小功能。请大家期待一个‘便宜’的城市自行车面世。”引入A轮投资和信贷资金后,张向东的闭门造车或将在资本驱动下,翻开新篇章。

  另一个角度的自行车“智能”

  由360智键原班人马打造的野兽骑行App,刚发布三周多就迎来不少粘性用户。

  这款App在功能上平易近人,它能统计自行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最高时速,以及行驶时间和里程,还附带计算一下卡路里消耗。另一个有意义的功能是根据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推荐当地或周边地区一些适合骑行的地区,并给出该地区骑行的难度值。野兽骑行还带了一个排行榜功能,你能看到一些骑行大咖花了一百多个小时骑行了几千公里。

  野兽骑行的联合创始人李刚表示,他们短期的发力目标是希望把这款应用做得更加游戏化、内容化和社区化。第一步还是占领用户心理,让大家认可这款产品就是他们骑行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用得爽、有价值,并且还可以在这里结交朋友,交流骑行经验和心得,分享更好的骑行去处。

  李刚表示,开发野兽骑行App,还只是往骑行市场探索的第一步。

  目前团队制定了3个阶段的战略,第一阶段即着手开发和运营野兽骑行App。

  第二阶段则也并行研发智能自行车硬件,前提是让自行车联网,让关键的自行车部件变得“联网化”和“智能化”,计划于2015年年中推进。

  目前他们已经在和第三方自车牌商谈合作事宜,团队中也有来自捷安特等品牌的自行车企业主管品牌和技术研发的同事。核心团队将则力求保证绝大部分人拥有丰富的骑行经验,能从兴趣爱好出发,把握骑行用户的切实需求。

  第三阶段则是建立一套云端化的数据平台,实现商业模式的延伸和转变。李刚认为,传统自行车生产和销售仍然是第二产业中的典型业务。随着生产工艺的成熟、市场空间的饱和,以及人们认知的定型,无形的天花板限制了自行车行业的突破性增长。

  而突破界线的契机,正是在于融合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开发自行车配件,周边产品或服务,最终在骑行场景中产生更多数据。车厂则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创新商业模式。

  最后的难题:先骑上智能自行车,还是先打造骑行环境?

  虽然没有表明涉足智能自行车的计划,但作为一个独具格调的国内自行车品牌,SOME自行车团队最近策划了一篇公关稿。

  稿子引述柴静在《穹顶之下》中的一句话。“我们的油大部分烧在车上,我们的车在10年间增加了将近一个亿,光北京2010年一年,我们增加了80万辆……造成的结果就是,北京本地的污染源当中,最大的就来自机动车。”

  铺垫完之后,SOME这片稿子告诉消费者,“九百万辆SOME,不会给您带来以上任何(环境)困扰,只会给您凝神呼吸的健康,以及如此美丽的梦想。”

  SOME的确写意了梦想,却留给我们更多疑问,例如第一批主动选择骑行的人,他们吸得还是尾气和PM 2.5,其中会有多少人愿意为此牺牲?如果想先治理污染,不能阻止机动车增长而增加骑行群体,同样是无稽之谈。

  不仅仅是污染问题,还有城市中对自行车用道的规划、公共自行车的设点、自行车存放处的布局等等,如果人们生存的环境不适宜骑行出行,谁还会买智能自行车?

  探讨智能自行车能否得到人们认可并且大卖的背后,还需要思考城市规划、智慧交通、环境治理、绿色能源等诸多领域的问题。这其中需要太多的企业配合,和政府行动。这一过程,更离不开智能自行车开发者们的游说、沟通、协作。

  智能自行车,并不是当你准备骑上它出行时,它告诉你今天PM 2.5超标,不适宜骑行;也不是当你骑上智能自行车后,会更加感到不便和缺乏安全感。没解决好的问题仍然太多、太宽泛。

  从趋势来看,智能自行车品牌将越来越多,例如重视中国市场的捷安特、美利达都在考虑此事,百度也在做DuBike,还有国内更多的二线、三线自行车厂,都欲站在“智能”风口大展拳脚。然而,谁又能讲好传统模式之外的故事?谁能成为智能自行车真正意义上的”先驱“?

  但愿智能自行车不是过眼云烟,在“互联网+”时代,它应当走得更远。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