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李朋德:发展位置服务 建设智慧中国

层出不穷的新概念,动物都有地理位置感知能力,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概念不断涌现,物的位置是智能化、智慧化的必然要求。

  3sNews讯 以“应用北斗 光彩中国”为核心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今日将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开幕式结束后,李朋德副局长从智慧、智能、位置服务全面阐述了构建智慧中国的发展思路,指出了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从五方面就关于“发展空间智能、建设智慧中国”作了精彩报告。

  以下为李朋德副局长的报告文字实录:

  刚才我们听了刘院士从很高的高度、很大的范围讲述了测绘无处不在、位置随时伴随着万物,在新的时代,怎么样能够应对大数据的处理、挖掘和服务?下面,我介绍一下:

  一、地理位置与空间职能

  层出不穷的新概念,动物都有地理位置感知能力,随着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概念不断涌现,物的位置是智能化、智慧化的必然要求。凡是有脑的动物都能知道它在哪儿、它要去哪儿、怎么找到家,这是位置,位置是动物与生俱来的,现在社会,快速移动,机器也需要位置,人也需要掌握准确的位置。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专门对人的智能做了系统分析,人有九个方面的智能才称之为完整的人,第三方面是空间智能,语言、数学逻辑、空间智能、身体运动、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自然认知、生存智能,这九个方面把人的智能从心理学上做了分析。

  地理位置与空间智能的关系,准确感知世爵空间及周围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有的人找不到路,空间智能方面稍微弱一些,有的人黑夜都能找到路,空间智能方面强一些,从感知上来说,要感知方向、感知姿态、感知位置、感知速度、感知大小、感知远近,这都是我们需要感知的。动物的位置感知和认知和人类不一样,但是有相近之处,蜜蜂、蝴蝶、蜻蜓是靠光线和位置感知,蝙蝠、海豚靠声纳感知。

  地理空间智能存在一些关键技术,我们想感知,首先得有参照系,没有参照系是没办法感知的,我们到了沙漠,地理空间位置的感知,要全适应性,地理空间环境感知希望是全景式、全天候的,地理空间数据要归一化、标准化,地理空间数据传输,无论无线还是有线,都要把位置关联起来,在表现上,通过立体化、实时化来展示,地理空间数据支撑技术方面,现在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上,海量数据,要提取信息,提供知识服务。

  自动驾驶仪,把机器拟人化,能够感知环境,而且采取行动。

  飞行器与无人机,无论是固定翼的,还是旋转翼的,所有无人机都有自动驾驶仪。空间对接技术,神州10号,在空间对接是高精度的位置匹配。井下机器人,尤其在海洋机器人,海洋生态、搜救领域。太空机器人。现代机器人产业,预计十年以后机器人成为重要支撑产业,必须知道它在哪儿、它去哪儿。

  二、地理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很多概念是从国外学进来的,开放以后很多测绘手段毕竟还很落后,80年代美国开展地图数字化,咱们也从80年代开会,1996年美国提出建设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就是为了统筹数据的管理、数据的关联,咱们国家2006年国家局和当时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联合发了文,关于加快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意见,2008年IBM提出智慧中国,2008年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试验,工信部、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局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美国从NSDI概念到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国家地图,最近正在做国家地理信息大数据服务体系。NSDI当时的概念是交换中心、元数据、框架数据、地理数据、标准。咱们国家也提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包括现在做的数字省区、数字城市,包括下一步的智慧城市,包括了五大方面内容,和国际上通用的不完全一致,但是基本内容都是这些。核心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然后是目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组织运行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在基准建设方面,是整个框架的基础,我们国家正在做的是基准现代化工程,希望在两年之内会有2600多个全国的POS站,希望能够联网,真正构成中国位置服务的支撑体系,包括高程控制网更新还有国家信息工程建设。数字城市建设,设置了区市和县级市的有270多个。地地图建设现状及目标,国外节点正在有序构建。

  三、数字工程与智慧工程

  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大家都很清楚,我不多说了。实现模拟到数字到信息到智能到知识这么个过程,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知识工程,刘老师说的大数据挖掘就是知识发现的过程。

  人体禹城市的系统对比,智慧城市是我们主抓的一个方向,人有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消化系统,城市也有这些系统,交通设施、通信设施、行政管理、物流运输、环境监测、能源供应、社会管理,这些系统之间都是类似的,是闭环的。人体感知禹城市感知也是类似的,大脑有神经系统、感知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系统,构成感知行动的过程。同样,一个城市也会有网络系统、监管团队、传感器、网络系统,之间是对应的。

  智慧城市的信息获取与处理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一是数据采集;二是处理,三是挖掘知识,四是形成决策,尤其是在数据采集上,是大投入的,信息处理水平不高,而且数据分散在各个方面,更谈不上知识挖掘,下一步靠大数据的新概念把社会数据和官方数据进行充分的融合。作为智慧区域和智能领域,一会说智能,一会说智慧,有时候分不清楚,虽然都是智字开头的,智慧中国、智慧社区、智慧省区、智慧城市是区域概念,智慧这个词语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恰当的。智能是强调航油性,比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水务、智能医疗,智能是更具体化的,成条条状,智慧是区域性的,支撑它们的包括基础设施、硬件、软件、数据、信息和知识,构成了智慧中国这么一个大的布局。智慧区域的基本结构,最核心的是IT类基础设施,然后是位置与物联网,然后是地理空间框架、智能行业应用,在这个基础上要开展大数据知识挖掘,从而形成智慧决策支持,像地理国情监测,一定要为政府提供知识化的决策支持服务。智能领域的基本结果,一个是生产设施,比如电力系统,有生产设施,有自动控制系统,中间有网络交换,把生产线和数据关联起来,信息处理和辅助决策与业务运管相关联。

  社会管理与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建设要从行业智能化做起。农业现代化与智能农业,生态文明与智能环境,我们生存的空气、水、土壤、生物也需要规划、监管、监测、分析。在应急救灾方面,从预警、响应、评估到规划。国土资源智能监管,国土张图。人口健康与智能医疗,尤其是远程医疗、远程诊断将成为必然方向。现代物流与智能交通,无论是铁路、公路,还是港口、码头、航空,都要一体化的进行物流配送和网络流量的监控。文化产业与智能文物保护,现在有的文物不能动,有的文物在仓库里,怎么样保证它的安全,需要相应的生态环境。信息化战争与智能武器。绿色能源与智能电网。绿色出行与智能铁路,铁路路线的监督管理等等都需要位置服务。

  四、时空基准与导航定位

  位置导航是一种科技支撑,是各行业工业化的科技支撑,无论是麋鹿与导航,战略与战术,规划与决策,还是建设与管理,我们生存在时空中间,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从空间上我们在哪里、我们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时空交错构成了位置信息服务。位置的参照系,空间参照系、太空参照系、感知位置者。定位技术的类型,定位和追踪,方法是三边法、三角法交会测量,边角导线。地球参照系。地理位置的描述,尤其是咱们国家的地名、地址很混乱。位置与姿态的测量感知,有各种各样的仪器,有陀螺仪、加速器等等,经过比较、测量,得到物理测量、角度测量和长度的测量。物的标识与定位。现代数据通信与传输技术,无论是因特网技术,还是卫星通信,还是光通信,都是核心技术。地图和导航系统我们用的比较多,经过发展,会过度到实时在线、实时动态、实时影像,这样的导航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影像的服务、道路交通信息服务和无线通信服务融合在一起就形成新一代的网络产品。地图出版。

  五、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咱们国家的互联网发展非常快,全国网民5.64亿,42%,微博用户3.09亿,参加网购用户2.42亿,手机用户6.4亿,互联网普及率很高,国际出口带宽达到1899GB,手机上网人数4.2亿,域名数1341万个。智慧位置服务,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人是智慧中国的一个信息终端,无时不在产生信息和消费信息,但人的主动性永远不可替代。

  宽带中国,三网融合,数字广播,家庭智能终端,3G、4G和移动通信,美国已经过度到5G。新一代智能手表具有通信、导航功能。地理国情监测普查正在开展,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序列上对人文地理、自然地理进行测定、判定,找到变化,然后进行分析,找到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基于大数据的知识挖掘。我们要开展地理国情的建模,要摸清地理国情的现状,要监测地理国情的变化,开展地理国情的分析,呈现地理国情监测的分析结果。

  新的思考,传统的4D产品一定要转化为适合信息服务的新一代产品,4D产品是从模拟产品转过来的,在信息化时代,尤其互联网交互服务时代,我们要形成新的数据体系,第一,地理参照系,包括大地坐标、地理网络和地名地址;第二,地理实体,包括离散地物、网状地物、权属边界;第三,地理覆盖;第四,地理分析,形成地理统计报表、关键分析、可视化改造。这四方面十二个新产品应该成为未来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的基础数据。

  信息化测绘的技术特征,数据获取实时化,处理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网络化,应用社会化。

  国家地理时空云环境构建,这是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天地图建了这么多环境,智慧城市和天地图之间还没有完全融在一起,各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也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下一步要形成云存储、云计算、云服务。构建功能完善、性能强大的国家地球影像服务云环境,将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内容的拓展、体验感知提升。

  智慧中国建设的若干考虑:第一,科学规划,谋划顶层。第二,基础设施,建改互动。第三,公共设施,突出民生。第四,政府协调,资源共享。第五,智慧中国,尾脂腺行。第六,地情监测,生态环境。第七,多元投入,行业应用。第八,新兴科技,产业带动。第九,智慧城市,管理为重。

  结余语,位置智能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万物离不开位置。通过宽带中国的互联把中国位置、天地图、地理国情成果连起来,形成三维的、真实的、动态化的中国。数字中国是智慧中国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支撑,如果离开地理空间框架直接建智慧中国、智慧城市,那是不行的。智慧中国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神经系统。智慧中国建设城市和行业先行。智慧中国建设需要科技支撑,标准先行。

  通过智慧中国的建设,我们要把数字中国、地理国情检测、物联网发展、云计算环境和大数据处理关联在一起,形成能够支持国家科技化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决策体系。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此为报告人现场发言速记记录,未经报告人本人审核。)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