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环境一号C星获取首幅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图

我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环境一号C星的有效载荷9日首次开机成像,成功获取首幅对地观测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图。

  记者10日从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首颗民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环境一号C星的有效载荷9日首次开机成像,成功获取首幅对地观测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图。影像图图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截至目前,环境一号C星星地链路连通,星地系统工作正常,还将继续进行在轨调试运行。

泰伯网
环境一号C星获取的首幅影像图郑州地区遥感图像

  9日18时19分,环境一号C星下传第一轨数据。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密云接收站准时捕获并成功接收全部数据。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完成标准产品生产,形成了第一幅影像图——郑州地区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据悉,环境一号C星具备空间分辨率5米条带和20米扫描两种成像模式,幅宽分别为40千米和100千米;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成像能力,可以不受天气影响,在多云、阴雨、大雾等任何恶劣天气条件下,准确获取地表真实的图像。相比光学成像卫星,环境一号C星对地观测效率大幅提高,大大提升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的总体观测能力。

  此外,环境一号C星配置的S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可获取地物S波段影像信息,形成更加丰富的观测谱段,使对地观测体系更加完善,地物信息识别能力更强。

  据介绍,环境一号C星将与之前成功发射的环境一号A、B星组成我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形成具备中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宽覆盖的对地观测遥感系统,迅速、准确地获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自然灾害、生态和环境污染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的相关信息。这将大幅提升我国环境与灾害的及时、动态监测预报能力,为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