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安徽合肥、黄山示范全国数字城市建设

从包公祠到新火车站,从金寨路高架桥到天鹅湖畔的合肥大剧院,在网上轻轻点击鼠标,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合肥的三维真实景观。

  从包公祠到新火车站,从金寨路高架桥到天鹅湖畔的合肥大剧院,在网上轻轻点击鼠标,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合肥的三维真实景观。9月12日,由国家测绘局、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合肥市政府共建共享的“数字合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在肥正式开通。开通仪式上,国家测绘局还授予合肥“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

  合肥是我国省会城市中第4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也是我省首个试点城市。自2008年10月启动试点以来,该市已基本建立全市统一的测绘基准,覆盖1.14万平方公里,完善了数字合肥影像、矢量、三维、地名地址等4套数据库。

  合肥市建成的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警用地理信息系统、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等6个典型示范应用系统,运行稳定、高效、可靠。一张图综合管理系统可以对每一块土地的位置、权属、面积、用途、使用状况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定位,在指挥中心可以统一调度土地使用现场的声音和图像,让违法用地无处可藏。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根据报警电话,在电子地图上准确定位报警人所在的具体位置,各刑警中队、警务区所在位置、巡逻车辆警力所在位置均能在地图上准确显示,并能实现实时通话、调度。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能做到实时掌握人员与车辆的准确位置,科学调配急救力量,合理确定施救路线,尽量缩短施救人员到达医疗机构的时间。

  9月11日,在“数字黄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推广应用会上,国家测绘局授予黄山“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称号。

  2008年12月,数字黄山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被批准列入国家第三批、全省首批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几年来,黄山市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初步建立了一体化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搭建了全面覆盖、无缝集成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可视化地理信息服务,并将应用范围拓展到旅游公众服务、公安警用、城镇地籍等方面。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