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数字城管:点亮城市管理的眼睛

数字城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通过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发现井盖、绿化带、广告牌、路灯杆等“城市家当”的破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置和更新。

  “噪声污染、垃圾乱堆乱放、窨井盖丢失、自来水水管破裂……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老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将会通过一张‘大网’,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这张‘大网’就是灵溪县即将运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日前,灵溪城管局局长林元涨向记者介绍,“数字城管”将会让我们生活环境的管理变得越来越聪明,仿若点亮了一双双敏锐的大眼睛。

泰伯网
数字城管业务应用系统总体建设框架图

泰伯网
数字城管工作流程图

  16平方公里内“家当”尽收眼底

  数字城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简称,通过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发现井盖、绿化带、广告牌、路灯杆等“城市家当”的破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置和更新。

  其实,早在2005年,浙江省就启动“数字城管”,温州起步相对较晚,2010年底完成该项目建设,投入运行。灵溪县的“数字城管”项目将依托温州“数字城管”的信息平台,结合灵溪县实际,建立“数字城管”领导运作机构、运行规范标准、信息采集网络、工作运作流程和考核评价体系,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6月底,灵溪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目前正由县住建局着手上报立项。项目计划投资300余万元,将根据时间节点陆续完成数据普查、硬件设备、应用软件等所有标段的招标工作,并落实供应商,确保明年元旦起上路采集,对城市实行网格化管理。据了解,这一系统将率先在灵溪建成区范围内实现全覆盖,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往周边城镇拓展。

  记者从建设方案获悉,灵溪县的“数字城管”监督员将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也就是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按照主城区每平方公里配备两名监督员,副城区每平方公里配备一名监督员的原则。如此一来,目前灵溪建成区为16平方公里,按主城区和副城区各50%计算,需配备24名监督员。

  林元涨介绍:信息采集除了依靠采集员队伍外,还将配以摄像监控。

  目前,灵溪建成区内已有300多台摄像监控,此次将初步新增10个高清监控视频监控点,以有针对性地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监控。比如环境卫生差的部分道路,以及农贸市场、河流排污位置等。对于视频点的安装,将充分利用公安、建筑工地等单位和场所的摄像监管,实现资源共享。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建的视频点将较之前的先进许多,具有对前端视频范围区域进行远程喊话的功能,能够及时疏导、处置,为指挥决策提供迅速直观的信息,对各类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和及时响应。

  建成后,就好比在整个灵溪建成区内,编织起一张密眼的大网,网盖大街小巷。有视频监控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眼睛。在监督指挥中心,就可了解城区内的城管、市政、环卫、交通、建筑工地、治安等状况。也就是说,比如我们发现某个地方的市容市貌和市容秩序存在问题,只要坐在指挥中心轻点鼠标,就可以将画面直接切换到所在位置,那里的任何情况都尽收眼底。

  “猫捉老鼠”场面不再上演

  一提到城管,想必多数人的脑子里就会浮现类似这样的画面:街边小商贩集体迅速地将摆在地摊上的东西卷起,飞快地向小巷里跑去。而以小卡车装载水果在路边贩卖的游商也迅速发动引擎,飞也似地,向远处开去,车尾卷起一片尘土。他们的行动之迅速、动作之整齐,犹如接到了统一的命令。随后,不出意料的话,就会看到一辆车身印有“城管执法”四个大字的小皮卡开来。不一会儿,当小皮卡起步扬长而去,那些“消失”的小商贩又各就各位,继续着他们的买卖。

  城管和小商贩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可是有时猫只是想吓唬老鼠,并不想真的抓住老鼠。而老鼠已经在这种经常进行的游戏中,清楚地知道猫的心理和行动规律,于是便出现了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幕。换个角度看,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小商贩,已然成为我们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没了他们反倒觉得生活不方便了。那么,就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达到既方便老百姓买东西,又能不影响城市的形象,而不是这种“猫捉老鼠”的简单游戏。

  秩序需要维护,街道需要保持清洁,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执法更加讲究人性化,像这种猫吓老鼠的做法不仅不能制止小商贩的存在,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政府资源。没错,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诞生,克服了传统的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的弊端,建立起现代化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将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确可以迎刃而解这一顽固的老大难问题。

  乍听“数字城管”这一提法,未免有点抽象,于是,记者让林元涨局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再作直观介绍。比如信息采集员在灵溪某街道巡逻时发现某路段的井盖坏了,只要拿起手中的“城管通”,拍下发现的这个问题,然后在界面上轻点“问题上报”,选好问题分类,输入问题描述,再把拍到的照片作为附件,连同文字一起,点击“上报”,眼前的“问题”就传送到监控系统了。监控指挥中心就将这一信息移交给灵溪镇政府,镇政府再让相关科室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好。处理好之后,采集员会第一时间进行审核。

  智能大网触须“无微不至”

  城市在不断发展,机制须不断理顺,群众要求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数字城管将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到时候,数字城管将不再拘于一个井盖、一袋垃圾,而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赋予生活以全新的概念和体验。

  “数字城管”已远远超过了原来“城管”的范畴,是一个“大城管”的全新概念,它的精髓就在于将城市“零件”数字化,把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可能碰到的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整合,为城市服务市民和处理应急事件提供重要依托,从而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信息平台和“神经系统”。

  “城市部件数据库的建设是实现精确城市管理和时间定位的必要前提,也是城市信息化管理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林元涨说,一旦项目获批后,就得马上着手对城市部件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份普查”,给城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及房屋建筑等100000个部件标注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编号,另外如部件的用途、产权单位、联系人等各种详细信息也都会收存入库,方便“数字城管”运行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找到责任部门。

  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防护栏撞坏了……今后遇到这些小事,就不用再大费周折地去找相关部门,只要通过这一张“智能大网”,在移动定位系统的跟踪搜索下,问题归属部门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解决。但不可否认,数字城管会给很多部门戴上了“紧箍咒”,井盖多长时间内装好、垃圾多长时间内清除,发到每个部门的数字城管指挥手册上写得清清楚楚,难免会让一些懒散惯了的部门感到很“不爽”。如何让包括垂直管理部门的所有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如何让8小时时限变成2小时完成?需要考核和协调的智慧,也需要运行机制的理顺。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