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黄委:立足“数字黄河”两个平台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为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从传统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这一新时期治水新思路,以信息化推动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现代化,2001年7月25日,黄委党组正式提出建设“数字黄河”工程。“数字黄河”工程理念的提出使黄河水利信息化建设统一于一个总体框架之下,解决了黄河水利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信息资源低层次重复开发到高水平整合与共建共享的问题。

  一、认识到位,视为财富

  数据是信息化的基础,黄委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多年来各业务部门开发了不少专业应用系统,同时,也建立了许多支持各种应用的数据库系统。八十年代末期以来,陆续建成了国家黄河水文数据库(国家水文数据库组成部分)、黄河防洪工程数据库、黄河下游技术基础数据库、黄河下游工情险情数据库、实时水情数据库等较大型数据库,另外,各单位为满足各专项业务工作需要还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截止2003年统计,委机关各部门、委出版中心、档案馆、信息中心数据库、文件库总数约为22个,数据存储总量约为926.39GB。委水文局、设计院、河南河务局、山东河务局、上中游管理局、水资源保护局、水科院等单位数据库、文件库总数约为38个,现有数据存储总量约为2162.19GB。

  黄委充分认识到在几十年治黄实践中所积累的这些信息资源是一笔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珍贵资源,因此提出 “数字黄河”工程一个重要指导方针就是:必须以先进的技术组织手段和框架体系作为支撑,并使得各部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实现数据、应用处理、模型及知识等多层次资源的高度共享和集成,避免黄委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最大限度挖掘信息资源。

  二、健全机制,加强管理

  为贯彻落实“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原则,实现黄委内部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管理,黄委非常注重建立健全协调管理机制,成立了“数字黄河”工程领导小组及其领导下的办事机构“数字黄河”办公室,“数字黄河”办公室负责“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前期筹划、调研工作,负责组织规划任务书、规划、项目建议书、总体设计等前期工作的编制和报规划计划部门的审批工作,负责编制“数字黄河”工程年度实施方案和建议计划, 并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协调、指导、监督和管理,具有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职责。

  鉴于“数字黄河”工程的特点,在“数字黄河”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数字黄河”办公室的协调组织下,在黄委信息中心和其他地市级以上单位也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实施相应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明确“数字黄河”办公室和各业务单位的配合关系,从职责、制度、标准规范以及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约束,从组织上保证“数字黄河”工程实施工作的高效。

  在建立协调管理机制的同时,还制定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实施细则》、《遥感数据共享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黄河水利委员会数据中心运行管理规定》等十多个管理制度。涉及黄委信息资源创建、采集、维护、保存等方面的规定,以及项目的立项论证、资金筹措、建设管理、验收等各个环节,特别是在项目立项及验收阶段,层层严格把关,着重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例如:在《“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管理督查和责任追究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没有执行《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的,责令整改,并取消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责任人的当年评先资格。” )。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的安排,2002年3月~4月,由“数字黄河”工程办公室组织,以委信息中心为主,对委各机关部门、委属各大局院近20个业务单位信息资源的现状进行充分的摸底调查。具体的调查内容为已有数据库、文件库的开发、运行和存储环境情况,以及相关应用系统的开发、运行情况,以及今后几年新(拟)建的数据库、文件库、应用系统等,使黄委数据资源第一次有了量的指标。

  这些数据库、文件库以及应用系统,分别服务于防汛、水资源调度、工程建设与管理、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科研规划、办公自动化等业务,分布在流域各地区、各部门,由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维护管理和应用。在编制《“数字黄河”工程规划》的同时,通过对黄委数据资源的调研和分析,编制了《信息资源调查与整合对策》报告和《数据中心专题规划》报告作为其附件,科学预测黄委信息资源的发展及实施计划。2003年4月24日,水利部正式对规划报告进行了批复。

  在“数字黄河”工程总体框架中,主要通过“数据存储与管理”和“应用服务平台”两个层次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是在宽带高速计算机网络上,各种方式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存入“数字黄河”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数据存储管理体系。在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一方面,按不同的主题构建数据仓库,在模型和规则的指导下通过数据挖掘,对知识库进行补充,另一方面,通过以数据共享服务为特征的数据存取接口(存取中间件),为应用服务和决策会商提供支持,同时,还为业务模型提供管理服务(模型库)。应用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服务中间件、数据仓库、模型库、服务管理等各部分之间通过标准的互操作协议,相互关联,协同工作,共同支撑业务应用的实现。因此,应用系统可以根据业务处理的需要,在标准服务协议的支持下,以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为基础,请求各种中间件服务,从而完成业务处理的功能,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

  四、资源共享,标准保障

  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保障其开发利用工作的有序、健康发展,黄委对“数字黄河”工程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以保障信息基础设施无缝连接、确保各种信息处理业务的互操作、保证各类信息的安全。

  黄委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的标准体系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部分和环节,先后制定了《“数字黄河”工程标准管理办法》及《黄河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黄河工程建设与管理信息代码编制规定》、《黄河基础地理要素分层标准》、《数字地图图式》、《黄河防洪工程基础信息代码编制规定》等数十个标准,这些标准规范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充分开发的基础,并规范和指导“数字黄河”工程的建设,使众多的黄委机构之间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五、加快建设,构建平台 

  在数据存储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建设中,坚持遵循“统一规划、共建共享、先进实用、开放扩展”的建设理念,为推动其加快建设,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多方筹集资金。广大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高效管理、避免黄委信息孤岛和重复建设、最大限度挖掘信息资源的关键措施。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更是放眼未来,以发展的眼光、以创新的举措和务实的行动落实到自己的具体工作中。他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远赴广州、深圳、北京、上海拜访厂家、用户,认真调研;数十次邀请厂商技术人员来讲课指导,并与水利部等许多单位各类专家讨论交流,虚心学习,将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充分汲取,高质量地完成了设计及建设任务。

  1、数据存储平台建设

  黄河数据中心是“数字黄河”工程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黄委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关键环节。通过对黄河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统一的数据标准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数据建模技术,建立黄河数据逻辑模型,这是实现有效数据共享的前提和基础。通过采用存储区域网络(SAN)、元数据、数据仓库、分布式计算以及信息安全等技术,建设服务于各主要业务单位的专业数据分中心以及以其为支撑的黄河数据中心,形成黄河信息存储管理体系,构建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承载体的水文观测成果、遥感解译成果、数字摄影测量成果、经济、社会与人文等数据融为一体的数字化集成平台,创造数字仿真研究手段可以依附的二次开发环境。

  黄河数据中心搭建了基于网络存储技术的数据存储与管理平台框架,这种先进的技术架构在全国水利行业首次成功运用,标志着“数字黄河”工程取得了新的阶段性突破,在水利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评为2004年水利通信信息化行业十件大事之一。

  通过黄河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初步实现了委机关防汛、水调、水保、工程管理、电子政务等数据资源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有效降低了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存储与管理成本,保障了数据的安全,为建立协调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为黄河数据存储管理体系的形成,并实现网络数据交换和共享访问打下基础。

  2、应用服务平台建设

  应用服务平台是实现共享机制的关键,其主要功能是应用服务和资源管理,逻辑上由业务应用中间件、数据服务中间件、空间信息处理中间件及数据仓库、知识库和模型库等构成的。应用服务平台是为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具有信息共享、功能复用以及分布式对象间互操作等功能的开发和运行平台。

  应用服务平台是“数字黄河”工程资源的管理者,也是服务的提供者,是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和应用集成以及可视化表达的公用服务平台,是业务应用的重要支撑。其开放性表现为自身随业务应用的建立而不断拓展与完善。

  2002年12月黄委规计局、“数字办”组织信息中心编写了《“数字黄河”工程应用服务平台总体设计任务书》,并通过了专家审查。在此基础上结合“863”项目同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大、河海大学完成了应用服务平台试验系统——黄委综合信息服务(门户)系统的开发,为下一步“数字黄河”工程应用服务平台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3、信息公开和跨部门共享系统建设

  在信息共享方面,黄委意识到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对电子政务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黄为依托信息中心,早在1997年信息中心就自筹资金进行了“黄委会公文管理及办公辅助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该系统开发完成后在委机关得到了很好的应用,1998年获得了黄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信息中心配合委办公室对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多次升级与完善工作,使其功能更加完善,操作更加方便,使用范围更加广泛。黄委办公自动化系统已覆盖了全部委直属单位,真正成为了黄委日常办公的工作平台。

  另外,黄委还借助多种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为公众提供信息。如各单位的门户网站(比较有影响的黄河网)、黄河水情短信发布系统、黄河水情电话语音查询系统、黄河有线电视等。

  目前,黄委由“数字办”协调,正在对各单位、各部门可以公开的信息资源和本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公开需求进行广泛深入调研,以便为进一步的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打好基础。

  六、放眼未来,任重道远

  强化和完善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益,促进业务工作的创新,而且可以带动全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提高黄委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虽然黄委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们意识到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又是一个长期建设的动态过程,要在更大领域、更大范围内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把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今后主要还需在以下4个方面做出更扎实的努力:

  1、进一步加强体制和机制建设

  体制和机制问题是比日常管理协调工作更为深刻的问题。应该根据信息资源在新时期治黄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根据信息技术发展普及的新特点,进一步建立适应新形势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制和机制,建立完善的黄河数据资料业务体制和服务体系,依靠体制和制度建设,确保黄河数据资料共享的制度化和长期性,更好地为“数字黄河”工程和各部门应用服务。

  2、进一步加快数据中心建设

  目前,黄委数据中心建设仅仅完成第一期建设任务,离规划目标还相距很远,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黄河数据中心及其他数据分中心建设,大力拓展业务服务领域,不断提高黄河监测和基本数据信息加工水平及信息网络传输能力,为各方面提供更加及时、精确和全面的黄河数据资源。

  3、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

  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来说,统一标准是提高开发利用效率、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必须继续重视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

  4、进一步提高有关部门的认识

  信息共享是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信息资源的共享既有利益问题,也有组织协调问题,还有技术问题和设施环境问题。推动信息共享最主要的,一是理顺机制,二是加强组织协调,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实现黄河信息资源共享的紧迫感,坚决破除一切妨碍黄河信息资源共享的思想观念。

  要做好上述4项工作,需要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准备和长期经费投入。我们相信在黄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黄委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会不断地取得新的进展。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