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四川测绘应急体系实现三小时测图出图

  汶川大地震4周年前夕,为响应四川省5·12防灾减灾大演练的号召,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测绘应急保障实战演练(如右图),从到达现场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到成图、传输,总时长仅3小时!这标志着四川省测绘应急

   汶川大地震4周年前夕,为响应四川省5·12防灾减灾大演练的号召,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测绘应急保障实战演练(如右图),从到达现场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到成图、传输,总时长仅3小时!这标志着四川省测绘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步,应急保障能力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四川省测绘应急体系由前方和后方应急保障手段两部分构成,通过卫星传输实现实时互通,基本实现了“天地一体、机动高效、互联互通”三大功能,达到了数小时内完成航摄、成图并传输的高速度。前方应急保障手段配备了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移动平台等装备。平台集应急三维地理信息与任务规划系统、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系统、应急遥感影像快速处理系统、移动会议系统、应急运输保障系统和数据远程传输系统为一体,其地理信息快速获取、处理和远程数据传输功能代表着国内最先进的测绘技术。后方应急保障手段即四川省测绘应急指挥中心,建有应急指挥大厅、应急数据传输中心站和三维立体投影系统。指挥大厅装配了先进的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能实时接收现场声像信息和地理信息,实现远程决策指挥。数据传输中心站借助卫星或3G通信接收前方发回的地理信息,快速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并进行三维演示。宽9米高2.8米的超大三维投影系统采用液晶光阀主动立体投影方式,可实现应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全屏立体显示,生动直观地展示三维地形地貌。

  四川省测绘应急保障能力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的洗礼,通过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几届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逐步走向成熟、达到了国内一流。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四川局及时提供了全省1:5万基础地理信息成果,当日深夜赶制出救灾指挥应急地图;15日凌晨,按照四川省省长蒋巨峰的要求,3个小时内制作出《58个乡镇地震救援推进情况地图》,当日16时新华社宣布救援部队全部到达58个重灾乡镇;16日晨完成国内第一批灾后现状影像图,比例尺为1:8000,覆盖北川县、汶川县、茂县;自16日起,派出技术骨干到省抗震救灾指挥中心24小时值守,运用遨游天府地理信息系统现场提供技术服务,累计提供空投及救援精准位置服务3000多处,使空投准确率从20%提高到90%;29日,四川省第一测绘工程院的作业队员进入灾区开展应急测绘基准建设,这是测绘系统震后第一支进入重灾区作业的队伍。抢险救灾阶段,该局赶制了大量应急救援专题图、灾后影像专题图,提供图件1500余幅、数据2000GB。在2010年四川8·13特大山洪泥石流抢险救灾中,四川局紧急调集两个无人飞机航摄机组赶赴灾区,先后获取绵竹市清平乡、都江堰市虹口乡、龙池镇、汶川县映秀镇、银杏乡等重灾区约90平方千米0.2米分辨率航空影像,并制作专题地图提供给救灾指挥决策部门。利用应急抢险测绘数据,水利部门在岷江右岸映秀水厂上游修建截水大坝,保住了被洪水围困的映秀新城。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州发生7.1级地震后,四川局运用四川省测绘应急基准GNSS站网系统及时提供了震区相关区域基准数据;15日派专人飞赴北京提交玉树地震灾区数字正射影像和制图数据共149幅。

  在服务维稳、民生工作中,测绘应急保障也屡建功勋。2008年9月,四川局为四川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开发了专题地理信息系统,制作了牧民定居点沙盘模型,为省委、省政府对维稳区及重大民生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测绘保障服务。

  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为提升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四川局在“十二五”基础测绘规划中对测绘应急进行了统筹安排,编制了《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大比例尺地图测绘工作方案》;结合全省防灾减灾大演练活动,进行了测绘应急实战演练。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