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我国卫星测绘及产业化发展缓慢 需加快制定发展规划

蓝皮书指出,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被赋予新的职责背景下,我国卫星测绘事业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已自主研发了气象、海洋、资源三个民用遥感卫星系列及环境减灾卫星星座,有11颗在轨运行,5颗正在研制中。

  2011年12月26日,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1年《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发布会” 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主题,分析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对策建议,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1)》。

  蓝皮书指出,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被赋予新的职责背景下,我国卫星测绘事业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已自主研发了气象、海洋、资源三个民用遥感卫星系列及环境减灾卫星星座,有11颗在轨运行,5颗正在研制中。

  目前,我国现有的中巴资源卫星可提供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可用于1 25万地形图更新。2007年发射的02B星和计划中的CBERS-3/4的高分辨率影像可用于1 5万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更新。

  同时,蓝皮书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卫星遥感影像资源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实施国家资源、能源战略需要自主卫星数据;保障海洋权益,维护国土安全,迫切需要海陆对地观测体系的支持;困难地区测图及数字区域、数字城市建设等等,都对卫星测绘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是,我国卫星数量少、型号品种单一、精度较低等问题,正严重制约着卫星应用业务能力的提升和产业化发展,卫星测绘应用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是卫星统筹协调规划不到位,研发能力不足。由于缺乏长远统筹,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自主测绘卫星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缺乏完善的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二是业务卫星发展严重缺位,难以形成业务保障能力。重研发轻应用、重单项轻整体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着卫星遥感产业的发展。

  三是卫星及应用产业化发展缓慢,商业化运行程度低。我国卫星遥感数据市场需求巨大,但产业发展速度和规模却比较缓慢,旺盛的市场需求并未能转化成对国产卫星的强大驱动力。相反,这种需求为国外的卫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国外几乎所有的高分辨率卫星在国内都设有销售网点,大量推广本国的影像数据。作为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国家虽有卫星应用产业化等政策性资金专项支持,但数量还十分有限,有针对性的产业激励政策措施还不多,各类社会资金、企业等投入卫星测绘应用的机制和发展环境尚未形成。

  为此,蓝皮书建议,首先,要加快制定测绘卫星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应配合国家遥感卫星的整体发展规划,制定我国自主测绘卫星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

  其次,加快业务卫星和新型测绘卫星的研发,形成测绘卫星体系。要尽快开展资源三号后续业务卫星以及激光测高卫星、干涉雷达卫星、重力卫星等卫星的研究,列入卫星发射计划,“十二五”期间争取达到2~3颗,初步形成光学测绘卫星体系。

  最后,要加强卫星测绘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测绘卫星与地理空间信息产业的融合,加强对地理国情监测技术的保障服务。要加快建设自主系列高分辨率测绘卫星,研发先进航空摄影测量平台,显著提高天空一体化的地理信息获取、处理与服务能力,实现遥感影像数据的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