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欧洲航天事业 注重合作 民用优先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再度腾空,俄罗斯航天业已走出低谷,中国等国正在奋起直追。面对各国在航天领域的激烈竞争,欧洲自然也是不甘人后:他们一方面继续保持在火箭发射、卫星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开始在载人航天、外太空探索等领域向浩淼的宇宙空间全面进军。欧洲人坚信,在强大的科技实力支持下,浩瀚的天空总会留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联合开发 扬长避短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各国就清醒地认识到,与美国、苏联等“巨无霸”相比,任何一个欧洲国家在航天领域单独发展都是没有前途的,只有联合开发才是欧洲航天的出路所在。1975年,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成立了总部设在巴黎的欧洲航天局,由各成员国本着“按需投资、公平偿还”的原则共同发展欧洲的航天工业。欧洲航天局的做法是,凡经成员国共同签署的空间计划,各国均要提供经费;只是某些成员国根据本国需要提议的空间计划,由有兴趣参加的成员国出资,其他国家不必承担费用。这样,投资多的国家可为本国的工业部门赢得与投资相匹配的合同,从而促进该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和就业;其他国家则可根据国情有的放矢地进行航天领域的科研开发。

    此外,面对美俄两大航天强国,欧洲航天工业并不在军用航天领域与其一争高下,而是扬长避短,着重开发商业航天市场。法国的阿丽亚娜公司是全球第一家商业性航天运输公司,它以法国为主,联合了50多家欧洲公司和银行,目前仍是世界商业火箭发射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他诸如卫星制造等,欧洲企业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欧洲航天工业的年营业额约60亿欧元,并直接提供了4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

    科技领先 志存高远

    虽然欧洲在载人航天方面暂时落后于美俄等国,但在外太空探索领域,欧洲却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1月,欧洲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土卫六,它是目前为止人类在距离地球最远的星球上投放的探测器,被誉为人类探索太阳系的一大里程碑。此外,继“猎兔犬2号”之后的新型“火星快车”登陆器将在5年内再次远征,为今后人类登上这个红色星球担当开路先锋。此外,欧洲航天局发射的“智慧1号”月球探测器第一次成功使用了太阳能离子发动机;“罗塞塔”号探测器将在数年后登陆彗星;新型的儒勒—凡尔纳空间运输飞船也正在接受测试。这些都彰显出欧洲在航天领域高超的科技水平和不可低估的发展潜力。

    与此同时,欧洲人还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曙光”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至2035年时登陆火星。欧洲航天局预计在2007年时试验一种飞行速度更快的航天器,2015年到2020年间生产出首架欧洲航天飞机,2020年至2025年欧洲宇航员可登上月球,最终,火星也将被踩在欧洲人的脚下。这一计划如能得以实现,将与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美国人把星条旗插上月球一样,成为人类航天史上的壮举。

    国际合作 惠及全球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进程中,值得纪念的事情有很多,但由欧盟提出的“伽利略计划”一定是其中最有意义的行动之一。该计划最初于1999年提出,2002年3月正式启动,由27颗运行卫星和3颗预备卫星组成,预算总额达34亿欧元,其目标是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导航民用系统。根据欧盟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报告,到2010年时,该系统可向全球提供误差在1米以内的精确定位服务。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在空间定位方面仍依赖于由美国控制、以军用目的为主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伽利略计划”成功实施后,不但可与GPS兼容,而且其覆盖面积将是美国GPS系统的两倍,定位精度高出10倍,并且该系统完全出于商业目的,不会出现因“军事原因”造成信号中断的现象。更为重要的是,“伽利略计划”由于有中国、印度等众多国家的参与,将会惠及世界绝大多数地区。

    正如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伯蒂尔教授在评价“伽利略计划”时所说的那样:“计划的研发从欧洲走向世界,是国际合作的典范;计划的实施让太空服务于人类,这才是我们探索宇宙的意义。”驻瑞典记者 雷达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厦门:35个电子眼盯紧山林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