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LBS+SNS的未来:用户密度决定市场宽度

从2011年初的点点网开始,到后来腾讯的米聊、盛大的切客,都以“移动互联网”这块肥肉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推动SNS在中国的本土化运营。移动互联网的遍地开花,无疑验证了一个说法:企业家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有人说国内的社交网站是披着Facebook的外衣在照搬国外的模式布局、并且运营。而据说从2007—2008年间,国内抄袭Facebook的SNS网站有无数家。但是,演变到2011年的今天,SNS网站的热潮俨然早已被另一种形式所取代——基于位置和社交结合的创业目前正流行。从2011年初的点点网开始,到后来腾讯的米聊、盛大的切客,都以“移动互联网”这块肥肉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推动SNS在中国的本土化运营。移动互联网的遍地开花,无疑验证了一个说法:企业家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的确如此。创业公司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需求出发,不断研发新品,确实引导着社会的前进方向。

  在如此多的LBS、SNS创业公司之中,失败者众多。究其原因,除了一水儿的跟风现象——(类似于2009——2010年的团购网站热潮,一窝蜂的团购,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几个),更多的失败原因可能是对市场的供求关系了解不够。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似乎也遇到了这样一个瓶颈:以米聊、微信为例,二者皆打一张牌:手机对讲机。而盛大的切客,则又模仿了Foursquare的做法:鼓励手机用户同他人分享自己当前所在地理位置等信息。国内同样的软件还包括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街旁网。事实上,早在六七年前就有互联网公司开始做类似Foursquare的足迹类网站,但一直没有成功者。究其原因,可能与一个方面的因素有关:用户密度。

  我们通常理解的“用户密度”,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可能是假设在地铁上有100个人,如果使用“在这儿IM”或者街旁网的人有99个,那么我们会理解为这个软件的用户密度是99%。也就是说,我们通常理解的用户密度是把产品和一定的空间、时间联系起来。但事实上,在这99%的用户中,如果他们彼此之间完全陌生,没有任何关联,那么,这99个人之间互相互使用软件的指数为0,所以,这个地铁上的用户密度事实上为0。然而真正决定软件使用宽度、广度的“用户密度”,则代表着LBS+SNS类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软件的未来市场。

  那么,什么是所谓的“用户密度”?

  所谓的“用户密度”不仅是指地理位置上、使用人数上的粘稠度,更主要的是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量。借用一位网友的说法,就是“你有5000万分布在全国各地二级城市山寨机的用户,不如5000个集中在CBD这方圆几公里的人有价值”。

  事实上,目前国内真正把LBS+SNS的技术应用于移动互联网软件的开发商非常少,目前能数得上来的公司,比如点点网,内容以兴趣类为主;还比如米聊、微信,内容以语音聊天为主;唯有一家厂商另辟蹊径,走出了同类产品同质化竞争的圈——它就是非常低调的“在这儿IM”。

  从“用户密度”上来说,“在这儿IM”把地理位置、使用人数、用户之间的互动率都考虑在内。能做到这个着实不易。在一定的“域”或者“场”的范围内,它能使得用户使用人数达到100%。也就是说,假设一个酒店有1000人,它能保证这1000人全部使用这个软件,并能彼此之间通过软件互动。这是目前市场上LBS+SNS的软件所不能达到的。用“在这儿IM”软件CEO熊尚文(Robert)的话来说,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是“用户密度”决定了市场的宽度和广度。

  面对遍地开花的移动互联网手机应用软件,最终谁会是“用户密度”的王者,让市场去见证吧。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下一篇

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将开放LBS接口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