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朱述古:别让先进的土地资源监控设备成了摆设

卫星遥感和GPS监控也好,视频监控也好,监督执法部门向往的不是深入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而是坐在办公室一览天下的舒适惬意。

  国土部资源部近日决定,拟在15个地级市、县(市、区)开展土地视频监控试点,在10个矿区开展矿产视频监控试点。按照该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的说法,实行视频监控,只需要一根12米高的塔杆,一个可以水平360度、垂直90度旋转、26倍变焦的视频摄像头,外加太阳能供电设备和无线通讯平台,就可以监控7平方公里内有没有违法违规用地。 “你那个地方只要动土,我在办公室就可以监控到每一个监测点的情况,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第一财经日报》7月6日)

  以时下的数码技术,在神州大地上遍布摄像头,尽管在投入上不会是一个小数目,但只要能真正遏制屡禁不绝甚至在有些地方愈演愈烈的违法用地乱象,相信全国人民会鼓掌欢呼。但问题在于,再先进的监控手段,也需要人来操作;面对监控得来的违法用地信息,也需要人去处理。如果在处理过程中来自反方向的权力过于强大,一切先进的监控技术都可能沦为摆设。

  在未有视频监控之前,国土资源部已经有了堪称先进的监控技术。早在2008年3月,国土资源部一位副部长就“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接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从当年起,国土资源部将利用卫星遥感,建立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监测影像图,全国土地都将纳入卫星监控范围。不仅如此,全国绝大多数基层国土资源执法车辆都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绝大多数国土资源管理机关都设立了监控室,国土执法监察部门可以通过电脑定期、不定期对执法监察车巡回检查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也就是说,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李建勤所描述的坐在办公室就可以一览监测点的图景,不是未来,而是历史。

  卫星遥感和GPS监控也好,视频监控也好,监督执法部门向往的不是深入一线发现和解决问题,而是坐在办公室一览天下的舒适惬意。当然,先进的科技手段理当运用于行政管理实践,但事实证明,业已实施的全方位卫星遥感和GPS监控系统,对遏制违法用地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样是国土资源部执法部门负责人提供的数据,2009年全国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4.2万件,涉及土地面积46.63万亩;2010年全国共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5.3万件,涉及土地41.8万亩。

  对于居高不下的违法用地案件数量,或许可以归功于先进的监控手段,但从一些典型违法案件来看,先进的监控手段根本未能起到震慑作用。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今年4月在回答记者关于高尔夫球场用地违法问题提问时表示,从2004年开始,高尔夫球场建设就作为暂停的禁止性项目。在正式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之前,新建任何高尔夫球场都是违法的。经国土资源部审批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个,新建球场却近400个。国土资源部门对于高尔夫球场严厉的“禁建令”,相当程度上未能阻挡部分地方对高尔夫球场的“不懈追求”。这种现象足以说明,违法用地能否得到严肃处理,关键不是监控手段,而是敢不敢碰硬。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