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高层次测绘与地理信息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

本文从我国高层次测绘与地理信息教育学科设置与就业分布情况,以及对高层次测绘人才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培养人才存在的问题,并对注重学生创新与领导等综合素质提出建议。

  测绘学是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编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图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涵盖地形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和地图学。地理信息学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地理信息科学。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应用的驱动使得测绘和地理信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学科发展的同时,相关产业也蓬勃发展。据初步估算,目前全球与测绘及地理信息相关的产业产值包括硬、软件和数据服务等在内,已经超过了500亿美元。随着学科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空间的不断增大,对测绘与地理信息人才的需求亦不断扩大。我国在测绘与地理信息教育及其人才培养体系已逐步呈现多元化、层次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格局。同时,大批相关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正在不断获准建立,发展形势空前活跃和兴旺。面临这种形势,我国测绘与地理信息教育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如何构建,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等,迫切需要我们思考。我们必须使测绘与地理信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沿着健康轨道发展,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高层次测绘与地理信息教育现状

  1. 学科设置及培养目标

  许多学科的发展都是源于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的设置,并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发展起来的,测绘学科也不例外。90年代以前,我国测绘学科主要有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地图制图、矿山测量、海洋测绘等专业。经过建国50余年来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测绘类专业,他们都已自成体系,各自都有完整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按照这种细分专业模式逐渐建立起来的测绘生产组织结构及测绘生产工序和工种,相应地也形成了测绘学科的分支学科,因此测绘学有了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之分。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 测绘科学与技术为一级学科博士点, 下设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即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这三个学科在2002 年全部被选入国家重点学科。按国标划分,在一级学科地球科学下设有大地测量学和地图学;在测绘科学技术下则有大地测量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图制图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其他学科;在矿山工程技术、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下都有相应学科设置;在地球物理学与空间物理学中有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动力大地测量)等二级学科。不论哪一种学科划分和分类, 这些分支学科都有着自己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并有明确的研究对象。

  对于地理信息专业来说,国家学位委员会在对原有学科进行合并、调整的同时,在原地理学、原测绘学一级学科目录中相应增加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并开始进行这两个二级学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申报和招生工作。但是,仅仅进行高层次地理信息系统方面人才的培养,己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在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虽然将原来的504个专业减少、调整为249个,但仍在原地理类专业中增设了地理信息系统理学本科专业。国内凡具有一定教学和研究基础的各高校都纷纷响应,在包括地理学、测绘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下积极创办这一新兴专业。据统计,到2002年,我国共有55所高校开设了GIS大学本科专业,对该专业来说,GIS原理是其专业基础课;另有29所高校开设了测绘工程本科专业,一般来说GIS原理是测绘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或限选课。据中国教育信息网统计,仅2003年新设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高校就达16所。下图显示了国家重点大学以及省(市)属重点大学中开办有GIS专业的院系(不完全显示,只显示计了拥有多于4所以上GIS院系的地区)。

  现在测绘学科的各个分支学科中又不断引进许多高新技术,也同样使得这些分支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由于其技术的突破,测绘学已日益向相关学科渗透,而各个分支学科所渗透的相关学科也不尽相同,这就更增加了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差异。所以现在的测绘专业则是专业面宽广, 学科互相渗透, 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它的培养目标是在较宽的测绘专业领域内具有一专多能的人才, 使之能适应多种测绘工作岗位的需要。

泰伯网

 

  2.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为例,目前,地理信息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几部分组成。

  第一类为公共必修课:它是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所指定的必修课。课程设置包括政治理论、外语、体育、高等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GIS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方法论的不可缺少的课程。

  第二类为专业基础课:它是指与地理信息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大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打好基础,增强学生适应性。对于GIS专业的学生来说,它主要包括三类基础:

  (1) 地学基础课程,如: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传统的地理学课程;

  (2) 以计算机课程为主,包括:操作系统、算法与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图形学等;

  (3) 学习本专业所需要的数学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数理统计、计算数学等。

  第三类为专业课程:这类课程主要为培养地理信息专业人才而设置。从其重要性看,专业课程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性必修课是指地理信息专业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此类课程是培养地理信息专业人才的保证。通常地理信息专业必修课仅有几门。专业选修课是指地理信息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的培养要求与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它有利于地理信息专业学生拓宽专业知识面与GIS应用技能,并为发展特定方向的研究能力奠定基础。

  3. 学生规模

  在过去50年中测绘教育,特别是高等测绘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喜人的。以GIS专业为例,从1988年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在全国第一个开办GIS专业以来,至今已有19年了。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多层次的GIS人才培养体系,约80所院校与科研院所开展GIS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教育,不少院校在相关系科下设立了GIS研究方向。约180所高校开设GIS本科专业[4],并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基础理论、技术与实践课程基本建设齐备。在校学生规模已达到5万人以上,每年有几千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武汉大学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纳入国家985一级创新平台,投入2亿多元进行重点建设[5],已培养了一大批各个层次的GIS人才,为我国的高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4. 就业分布

  从就业的单位类型上说,测绘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事业单位、企业及高校等。其中,地理信息毕业生去向分布最为集中的前五位分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国有小型企业”、“外资小型企业”、“外资大中型企业” 。

泰伯网

  从就业的所属行业上说,地理信息毕业生去向主要分布在测绘系统单位,包括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测绘院、测绘大队、勘测院等;城市规划局系统单位;国土局系统单位;电力系统单位;水利系统单位;交通系统单位;高校院所等。

  二、高层次测绘与地理信息人才的社会需求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社会对测绘学科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普遍提高,国家级乃至全球性的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如美国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数字地球”战略以及我国的“21世纪议程”等都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作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地理信息系统的长足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概念。

  1. 管理部门

  主要包括测绘局、城市规划局、国土局、电力局、水利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这些部门需要的是业务、管理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坚实的测绘专业基础,还需要对行业发展及管理有一定的宏观控制能力。

  2. 业务部门

  主要包括测绘局、城市规划局、国土局、电力局、水利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下属的生产部门。这些部门需要的是测绘理论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测绘人才。

  3. 企业

  我国GIS 企业数量和产值增长很快。截至 2005 年,我国从事 GIS 软件和应用开发的企业已超过 500 家,总产值达到 40 亿元至 50 亿元。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才的巨大需求。根据武汉大学“全国GIS专业办学状况及社会需求”社会调查实践成果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GIS企业的市场没有庞大的市场销售渠道和日化、电子产品庞大的消费量,故而市场销售人员(3.73%)和管理人员(5.98%)偏少;另外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急需的软件平台开发(24.9%)和工程应用开发(22.41%)的人才;同时GIS自身的特点,对数据处理与数据生产(34.40%)的人才的需求也相对较大。企业对测绘与地理信息人才需求的构成如下图:

泰伯网
 

  4. 教学与科研部门

  目前,国内相当多的高校院所开设了地理信息专业,对高层次地理信息人才提供强大需求。鉴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在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必须体现地理信息学科发展的交叉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等重要特征,才能更好的发展地理信息学科和理论,因而培养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人才,是地理信息系统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这些单位主要需要测绘理论知识扎实丰富,对学科前沿技术具有敏锐的视角,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的人才。

  三、高层次测绘与地理信息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测绘学科相比于其他基础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以GIS专业为例,学科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地理信息专业具有高技术、边缘科学和技术进步快速化的特点, 开办时间又不长, 要想办好这个专业,地理信息教育上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根据武汉大学 “全国GIS专业办学状况及社会需求”社会调查时间成果报告,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是:地理信息教育与社会对地理信息人才的需求不对称。而一个专业的建设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社会的需求为依据来调整办学思路。

  1. 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在的很多高校的测绘专业开设的课程设置繁杂,没有侧重点。学生认为学得又多又杂,每门都只是浅尝辄止,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侧重点。

  2. 动手能力弱

  根据武汉大学 “全国GIS专业办学状况及社会需求”社会调查实践成果报告的调查数据,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来说,高达60%的学生没有参与过相关社会实践,带来的后果就是动手能力差。这方面,学校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地对学生进行开放,在开放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一些强制性的实习任务,让所有学生们能够从实践中有所收获。同时学生要学会自觉参与GIS相关实践。

  3. 创新能力缺乏

  目前的测绘专业教育,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兴趣、创新毅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们缺乏深层次思考、另辟蹊径的自我总结和学习能力。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常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和突破。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对于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足。

  4. 组织协调与社会活动能力差

  人才培养的另一个薄弱环节是对于学生组织协调与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欠缺。例如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方面培养欠缺。由此造成学生就业后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不敢面对挑战,不敢正视社会现实等问题。

  四、当前工作举措

  1. 课程体系设置宽口径

  测绘学科涵盖的知识领域广,比如GIS就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我们不能否认GIS的理论性,但我们更不能否认GIS的强技术性与实践性。可以说,GIS是一门偏重于技术与实践的学科。理论性与技术性并不矛盾,陈述彭院士说过,没有高新技术支持的科学是落后的科学,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技术则是盲目的技术。美国的GIS理论与技术都十分先进就是一个例证。因此,GIS人才,也可以说是测绘人才,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过硬的技术能力,这就是人才的素质标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灵敏的空间数字思维方式,卓越的技术、实践、管理与组织才能,是测绘创新型的高级人才。

  测绘人才必须理论与技术“两手都要硬”,这就要求我们要规划好G专业的课程设置。以GIS专业为例,GIS专业课程体系可划分为公修课、核心课程、强化课程与特色课程。大专院校在开设“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再选择开设若干GIS较高级的强化课程(如空间数据库设计,DEM的建立,GIS三维模型与可视化,WebGIS开发等),并依据各自院校的优势,开设一些具有各自特色的课程(如偏重地理、测量、计算机、农林、水利等专业与GIS结合较紧密的课程),形成具有各自专业特色的合格人才[6]。

  并且要注重不同的课程组合和培养方向。这主要体现在本科高年级的课程组合上。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及工作的愿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工学: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方向,可以选择计算机为主的课程。

  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研究和空间模型设计,可以选择数学为主的课程。

  理工交叉: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综合应用,可以选择综合类课程。

  总体来说就是,课程选择面要宽;要有相对完善的课程转换体系,使学生可以跨专业、跨院系学习。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某以专业的技能,而且应具有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改变工作类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广阔的视野、深厚的功底,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2. 课程内容重基础

  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应注重“G”“I”“S”的三方面培养。其中“G”和“I”是专业基础,“S”是不同的方向。

  G:“Geographical”,强调地图学基础,强ill研究对象的可测量性,在课程设置上应包括地球的基本测量原理、地图投影、专题制图、测绘方法等理论和方法;同时强调人才的数理基础的培养。

  I:“Information”,高度重视空间信息的获取技术遥感技术,强调获得原始空间信息能力,包括遥感、全球定位技术以及其它空间数据获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是指空间信息,避免把信息看成是统计信息

  S:一方面是"System",进行具有相当好的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培养,包括计算机软件技术“Software"掌握,从数据库技术、软件设计,到系统设计的基本技术方法,在具体的培养上,应参考计算机专业;另一方面,强调"Seience",包括GIS自身的理论和地理学理论,提高学生对空问科学问题、时空问题基础的培养,懂得空间知识、空间结构的分布规律和方法的研究,同时还包括应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城市、生态、资源研究等。

泰伯网

  3. 通才教育与定向培养结合

  市场定专业,专业看就业。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十五”计划的实施,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针对新的形势,21世纪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策略不应再是传统的单一型的培养方式,而应着眼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顺应人才市场化和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测绘专业教育应该在总体上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前提下,根据市场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形成以下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策略。

  (1)以数理基础为主的学科理论型人才,在强调地理知识、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强调数理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发展的理论型人才。

  (2)以计算机科学为依托的专业。在强调地理知识、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强调计算机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系统开发型人才。目标是为地理信息系统产业服务。

  (3)以“地理学”和“测绘工程”为依托的应用型人才,在强调地理知识、空间信息获取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强调地理信息系统在其它领域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地理信息系统复合型应用人才。目标是为地理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应用服务。

  4. 注重创业、创新、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

  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仍然属分科教学的形式,缺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缺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在面对生活实际时表现为缺乏问题意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测绘教育应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加强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 在对学生的培训中系统的讲解创新思维、创新工程、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开发等内容,重点训练学生的灵活性思维、求一型思维、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能力。以此来激活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新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策略,使他们的思维具有流畅性和灵活性,培养起对新知识的敏感性。

  5. 强化社会实践与实习

  测绘学科涉及的理论很多,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是测绘教学的关键环节,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做,比如,高校联合企业,利用学生的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参加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测绘人才,他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在未来的学业中去主动学习。(李清泉)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