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中国已形成对全部管辖海域与海岛遥感监测能力

在海域与海岛管理、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管、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生态监测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

1月18日下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举行《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2年)》发布会,“蓝皮书”指出,2022年,中国航天应用深度融入各行各业,服务国计民生。空间基础设施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各类应用卫星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其中,中国已发展海洋水色、海洋动力、海洋监视卫星系列,形成对全球海域连续高频次覆盖观测能力,在海域与海岛管理、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管、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生态监测等领域应用效果显著。

中国的海洋卫星开展国家海域与海岛遥感监测。中国已形成对全部管辖海域与海岛的遥感监测能力。2022年,持续开展重点权益岛礁、领海基点等特殊用途海岛的遥感监测,海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监测评估,养殖用海遥感监测,重要海湾岸滩资源变化遥感监测和海岸线变化遥感监测。同时,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的监测,为海域使用管理与海岛综合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中国的海洋卫星开展全球海洋观测预报。中国海洋卫星全面服务于全球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海洋预报保障支撑、海洋灾害监测预警和全球海平面变化遥感监测。2022年,在渤海海域冰情期间,海洋一号卫星实现了 1 千米分辨率一天两次、50米分辨率三天两次的监测频次;海洋一号 C/D 卫星开展多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在俄罗斯千岛群岛的阿莱德火山与富斯火山喷发,广西桂林市、湖南多县森林火灾中发挥重要作用;海洋二号 B/C/D 卫星、中法海洋卫星连续观测到全年 23 次台风以及热带气旋的风场变化,结合海洋一号 C/D 卫星观察的台风云系结构与移动变化,为汛期台风、风暴潮监测预警提供了重要的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撑。

中国的海洋卫星服务海洋生态监测。在大型藻类业务化监测、海洋入侵物种监测、海洋生态环境预警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2022年夏季发生浒苔绿潮,海洋一号C/D卫星实现渤海、黄海和东海海域三天两次50米分辨率的高频次观测,并结合高分三号卫星与陆地卫星数据,实现对黄海和东海每天一次监测;2022年冬季严寒侵袭渤海海域出现海冰冰情,海洋一号卫星实现了1千米分辨率一天两次、50米分辨率三天两次、局部一天一次的监测频次;采用约300余景高分卫星数据,完成了全国85%的红树林、互花米草信息提取,为全面提升红树林的海洋生态保护功能奠定了基础。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