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广州南沙将提升防洪潮排涝保障体系,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

力争高标准打造国家水网广东先导区南沙示范区。

9月17日,南沙区水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南沙区防洪潮安全系统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金茂湾正式召开。四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名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多个水务行业驻穗高水平工作团队参加。

专家学者们围绕国务院《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展开交流,共同为南沙水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以南沙水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迈向新征程。

会上,广州市南沙区水务局局长陈建余表示,为适应《南沙方案》对南沙赋予重大历史使命、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和新时期省市水利发展规划等新形势,南沙区水务局将以南沙防洪潮安全系统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先行抓手,开展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力争高标准打造国家水网广东先导区南沙示范区。

陈建余也提到,希望联同相关机构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举办服务湾区、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水发展论坛。以“产学研”一体化为方向,合作开展水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推动水科技创新合作基地建设。为南沙构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平台提供强力支撑。

河海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作为该项目总负责人,在会上指出,在国家重大战略规划下,南沙区迫切需要构建与其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化防洪(潮)排涝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此外,唐洪武表示,本项目联合了“产学研”科研创新链条上的不同主体单位,希望该项目不仅有“放在书架上的论文”,还要有扎根大地的产出。

随后,专家学者们对南沙防洪潮安全系统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发表评价。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提出:“项目要加大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强底层数据建设。比如摸清水网的各个节点,方便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这对数字孪生、模型开发、平台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唯临建议:“本项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丰富实施方案中智慧水务建设的内容,吸纳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员加入团队,在模拟洪潮预测方面做出突破性成果,为我国相似领域建设发展树立新标杆。”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认为:“项目开展要具有前瞻性,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频发的大背景下,我们要站在30年甚至50年以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研究本项目。同时,南沙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将来的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要提前考虑这些因素对区域防洪排涝带来的影响。”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副主任易越涛提出,无论是《南沙方案》,还是珠江委牵头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计划》,对南沙的规划性目标定位都特别高。

易越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开展南沙地区重大防洪(潮)排涝布局研究工作;二是课题进度要紧密衔接当前的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工作,切实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三是做好课题之间的衔接,在课题间成果的转化利用上做足功夫。最后,希望南沙水务工作围绕水利部布局和广东省水利高质量发展指引开展,抓住“十四五”水利建设黄金时期,开创南沙水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据广州市南沙区水务局介绍,近年来,南沙区扎实推进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坚决守护城市水安全,推动建设生态水城,取得了显著成绩。在2017年、2018年成功抵御了“天鸽”“山竹”等超强台风;全区约30%外江堤防达200年一遇防洪标准,一批水浸黑点得到治理;在明珠湾创新性建成约11公里复合功能生态堤,集聚防洪潮、生态、景观、休闲多重效益;蕉门河碧道入选水利部“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典范案例,真正实现城市因水而美、市民因水而乐。

下一步,广州市南沙区水务局将梳理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建议,对标落实《南沙方案》有关要求,继续推动南沙区水务高质量发展,实现城水共兴、人水和谐。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