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完成全国冬小麦种植遥感监测

本次监测对北京市通州区、大兴区等5个区共785个图斑进行了外业调查核实。经统计分析,监测精度达91.4%。

记者日前获悉,通过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结构遥感监测技术体系,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圆满完成2022年度全国冬小麦种植卫星遥感监测。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度全国冬小麦分布在25个省(区、市)。

“卫星遥感具有大区域、高频次、多尺度、多传感器等对地观测优势,在进行地形地貌、地表覆盖观测的同时,可构建出反映作物物候特征的遥感植被指数变化曲线。”中心资源调查监测部主任尤淑撑介绍,通常情况下,冬小麦出苗期植被指数增加,返青期植被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其他作物,据此可区分冬小麦和非冬小麦。

据介绍,此次对全国冬小麦开展的卫星遥感监测,以植被指数为主要依据,提取冬小麦种植信息。中心首先根据地域差异及冬小麦物候期的不同,将全国划分为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华南冬麦区、新疆冬春兼播麦区和青藏春冬兼播麦区等7个分区,利用对应时相卫星遥感影像,对冬小麦种植期、出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抽穗期、成熟期等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卫星遥感监测分析,实现对冬小麦种植面积、长势等方面全面客观地监测。同时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内业信息自动提取、比对、分析,并通过高精度影像核实和耕地数据套合分析等方式优化分类结果。最后,通过外业调查方式核实内业难以判断的疑似冬小麦种植图斑。

据悉,本次监测对北京市通州区、大兴区等5个区共785个图斑进行了外业调查核实。经统计分析,监测精度达91.4%。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冬小麦种植主要涉及25个省(区、市)。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新疆及湖北7个省(区)种植面积大于100万公顷,占全国总面积的85.23%。其中,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分布在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的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属于全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占全国总面积的3/4。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