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陕西初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

打破数据壁垒,首次实现了生态环境与水利部门地面监测站网的共享。

5月10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初步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

成绩:全省43个被考核县生态环境质量达最好水平

据了解,陕西省在关中区域建成5个城市大气颗粒物组分网、8个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站和3个激光雷达观测站,基本形成污染物组分及雷达组网。

陕西省综合运用遥感监测、地面监测、模型评估及专项调查等方式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全省和秦岭地区生态质量监测评价及面源污染遥感监测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持续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工作,2021年监测结果显示,全省43个被考核县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评价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此外,全力做好碳监测试点。铜川做为全国5个碳监测评估试点基础城市之一,去年9月,启动了碳监测试点工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监测支撑。

规划:2025年全省将基本形成智慧感知监测网络

近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我厅印发了2022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生态环境监测方案,明确了今年9大类48项例行监测任务。

陕西省将持续以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按期高质量完成各项监测任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全省将基本建成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监测网络,基本形成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创新:构建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

据了解,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综合运用遥感监测、地面监测、模型评估及专项调查等方式,开展了全省和秦岭地区生态质量监测评价、面源污染遥感监测和自然生态详查等工作。

2021年以来,重点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全省及秦岭区域、黄河流域陕西段全部县区的生态质量评价工作。完成了2021年全省和秦岭区域全部县区的生态质量评价。完成了“十三五”期间全省、渭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陕西段及秦岭地区面源污染遥感监测评估,建设了适用于我省的面源污染评估模型,并提出针对性的面源污染防治建议。

监测成果表明:2016-2021年,全省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区面积增加了18个百分点。秦岭区域作为我省生态质量最佳的区域,2016-2021年,生态质量达到“优”的县区面积增加9.65%。

在创新方面,归纳起来就是实现了生态遥感监测四大创新:拓展监测模式,初步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的秦岭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打破数据壁垒,首次实现了生态环境与水利部门地面监测站网的共享。突破技术瓶颈,首次构建了适用于陕西省的面源污染遥感监测模型。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化工作模式为生态环境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提供了更为高效的手段。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