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新势力的2021——新桃旧符总无虞

传统车企无不大举投资供应链,待市场认知度上来,鹿死谁手,殊难预料。

转眼间,2021年已成过去,汽车市场全年调性已定。这一年里,新能源车市场活力十足,彼攻我防、各据形胜,和汽车市场整体情况不温不火,形成鲜明对比。

三个梯队,泾渭分明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2021年初不确定的,是新能源(EV、PHEV)火爆的程度。

但是始料未及的是,比亚迪凭借供应链和品牌矩阵优势,以730093辆的成绩,一举夺得全年新能源车销冠。其中,11月份比第二名通用五菱(44157辆)和第三名特斯拉(31732辆)加起来都多,优势无可撼动。12月初《汽车人》曾经分析过,比亚迪赢就赢在DMi(PHEV)产品上。

当前新能源竞争形势明朗化,原因是厂商梯队之间拉开了差距,很难在几个月之内追上。

如果以2021全年销量为度量,比亚迪、五菱和特斯拉为第一梯队,门槛为20万辆以上;长城、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为第二梯队,门槛为10万辆以上;小鹏、蔚来、奇瑞、理想、长安、吉利、哪吒、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为第三梯队,门槛为5万辆以上。

燃油车市场,2021年跨国品牌占有率64.96%,优势有所扩大;但在新能源车市场,中国品牌份额大(78.63%),跨国品牌份额小(21.37%),双方优势逆转。

本文所指,新势力的范围涵盖“蔚小理”、哪吒、零跑、威马,再加上跨国身份的特斯拉。其余诸如高合、天际、赛力斯、合创、爱驰、新特等,目前交付量能还没上来,暂不一一分析。

可以看出,头部新势力多处于第三梯队,原因是产品线有点短。而且,虽然2021年上半年产能爬坡不尽如人意,但合资新能源正在发力,生产曲线正在抬头。三个梯队层次分明,跨度比较大,但并非不可逾越。

泰伯网

有人认为,传统车企一旦发力,可能凭借多元化产品,打破当前局面。三个梯队的格局,2022年极大概率会被打破。每年一款新车,在2022年、2023年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新势力不能加快产品部署,很可能被传统势力翻盘。

传统车企无不大举投资供应链,一旦稳固了供应,市场认知度上来,鹿死谁手,殊难预料。

新势力的地理和价位空间

新势力这几年在品牌声浪上占了先手,营销作用不能夸大,它们的确带来一些新东西。直营、客户服务、补能手段、产品的科技调性,都和传统车企拉开距离。这些内容给消费者带来了新价值。

传统车企居然要更新自己的认知度。在新能源的新赛场上,它们以往的品牌知名度,不能默认移植过来。只要看BBA的新能源产品拓展的艰难程度,就可以证明。

2021年11月,“蔚小理”第一次同时交付破万,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但综上,幸存新势力的生存危机,并未完全解除。

当前,新势力全年销量数据已经出台。2021年,特斯拉中国销量超过32万辆、蔚来销量91429辆、小鹏销量98115辆、理想销量90491辆。结合上半年的情况,三者中间,上升势头最猛的是小鹏。

泰伯网

新势力的产品线,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形成了几个重点区域。

竞争最激烈、产品量能最大的是25万-35万元区间(特斯拉、小鹏、理想),其后依次是15万-20万元区间(小鹏、哪吒、零跑、威马)、35万-50万元区间(蔚来、小鹏)、5万-10万元区间(哪吒、零跑)。而10万-15万元、20万-25万元区间,其产品种类和交付数量,都不可思议地少。

如果单看新势力,很难理解为什么会形成产品价格区间的断续排列。一个原因仍然在于新势力产品线短,它们暂时无力将价格区间全面覆盖,上下级产品还有部分交叠(低端高配和高端低配),这是体量大的传统车企的拿手好戏。

另一个原因,在于10万-15万元是比亚迪的优势区域,而20万-25万元区间,是合资新能源的优势区域。尽管后者暂时未能如预想那样放量。

而5万元以下,则是五菱的天下,新势力无意涉足。

《汽车人》曾分析过,秦岭-淮河以南诸省,新势力表现更好。按照城市来分的话,上海一骑绝尘,杭州、广州、深圳、成都、苏州位居其后,北京因其特殊性,以北方城市身份跻身第7。

借助气候优势和经济体量,南方消费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的消费观念,已经出现结构性改变。对新能源车的一些缺点,也更包容。如果低温技术没有根本性改观,向北向西拓展难度比较大。

可以预料,合资和中国品牌新能源,瞄准的市场,仍主要在南方。

特斯拉、“蔚小理”,重点耕耘一线、新一线城市。而威马、哪吒、零跑则走小城市包围中心城市之路。随着品牌成长,它们必须要实现产品上攻,进入大城市并站住脚。这是后三者生存的关键。

三个代际并存

从创建时间来看,新势力也不是均匀分布在各个年份,而是组团出现。有人曾将新势力划分出三代,依据就在于此。

“蔚小理”为1.0代,建于2014年前后,它们的共性在于,创始人拥有媒体+互联网长期工作背景,而它们创建的企业进入造车行当之后,汽车领域的经验则是依靠增加汽车业背景的高管和研发团队来弥补。它们更强调电动,智能属性是2.0时代才开始广泛提及的。

这一波,依靠的是国家产业政策开始全面支持电动车,特斯拉创业经验正新鲜热辣,那时的特斯拉还没有经历股票大规模做空、产能地狱等考验。

创业之初的“蔚小理”,都有特斯拉身上的某些特质:直销、订阅制会员服务,而且都拼命想把产能抓在自己手里。

其中威马很特殊,一个是成立比前三者稍晚,互联网基因不那么明显,而且一开始就走了重资产道路。威马很难归类为1.0代,但也不属于2.0。

泰伯网

2018年之后,百度、小米、华为、360等纷纷入局,以各自的方式参与竞争。它们是互联网和ICT企业出身,更强调智能和电子化。它们一直试图对传统汽车的定义进行“重构”,智能生态也是它们提出来的(乐视首提“生态”,但是几乎毁了这个概念)。

2.0企业崛起后,造车的门槛大大降低,但是新进入的企业各有想法,它们更希望将汽车的消费取向,引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即复制消费电子的市场经验,形成自己的护城河。这一代仍处于布局当中,还未正式开展竞争,但1.0新势力对它们都很警惕。

3.0企业尚未成熟,以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出道”的轻橙时代、牛创、宾理、盒子为代表。它们虽然都在努力讲述自己的商业逻辑,强化自己的辨识度,但尚未拿出量产产品证明自己,其形象和商业可塑性仍然很强。

不管哪个代际,都希望以不对称的方式,取得对传统巨头的局部竞争优势。毕竟后者的规模制造和供应链优势太明显了。

内燃机动力的最大特点,是讲究产品的机械素质。电子化功能,不过是叠加在基本素质上的加分项。在巨头们眼里,真皮装饰、高保真音响、氛围灯,与电子功能,重要性相当。

消费市场受到新势力影响后,传统企业也投资于AI能力(自动驾驶、人机互动)和内容推送(出行服务、娱乐功能)。但是,谁能更快地追上对方的领先优势呢?这决定了未来的市场地位。

新势力的优势很难复制吗?

大家都在研发车载软件,但路径和操作方式有显著差异。新势力们以用户体验为入手点,而非将电子电气架构上的软件能力作为任务输入。这就决定了双方攀登路线不同。

新势力必然从底层OS开始,因为它们以前的技术储备为零。这是与硬件深度耦合的软件开发必经之路。这一套开发路径,新势力驾轻就熟。

新势力先搭建了类似计算机的架构,即核心算力平台,一套数据传输系统,众多传感器作为输入点,而车身操控体系、车机功能、人机工程都是输出点。在统一的底层开发环境(一般是Linux)下,建立逻辑层、功能层、人机互动层。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和传统车辆完全不同的软硬一体架构。无论是多种传感器融合、电池电机信息,还是上层的语音、触控等功能,都依据同一套规则封装起来,预留了闲置接口。拓展新的功能非常容易,增加一个封装即可。

而传统车企已经有了底盘架构和窄带数据架构。它们强调“车规级”,但这些玩意远远落后于消费电子的对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能力基本就靠供应商。主机厂负责提要求,整合供应商系统。一级供应商提供的人机OS,主机厂没有其它选项。

新势力一款车机,可能有上千人的队伍开发;而传统主机厂一般委托旗下供应商为其做车机开发。

但是一个供应商,可能同时面对该主机厂不同车系开发任务,供应商不可能对每一个车机都部署上千人的队伍,工程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人数却很有限,这导致传统车企的车机迭代速度比新势力慢得多。

譬如“域控制”应用,传统车企可能刚刚上手摆弄,而对于新势力,则是2016年的陈旧货色。后者从未开发过上百个ECU独立控制的车身,从一开始就是将所有功能归类分割为几个MCU。

这时,新势力产品线短,就成了优势。

泰伯网

传统车企除了软件人才不足、旧系统继承的束缚,更大的问题在于,软件开发没有互联网公司那样的经验。传统车企仍然按照3-5年的时间规划开发时间,导致车子一推出来,算力芯片就落伍了,原因是该芯片是5年前确定的。手机开发周期只有半年,如果超过一年,产品就变得毫无意义。

如果想在开发阶段提前预定算力芯片(芯片厂的期货),就需要搭建桌面系统,来模拟尚未到手的算力平台。即便两者能力相似,但不同温度下降频不一样。ICT公司对此有成熟的解决方案,传统车企则需要从头摸索。

没有了内燃机和匹配的动力系统,新势力在机械素质上追上传统车企,就剩下一个底盘。逆向开发也好,合作开发也罢,学习曲线比传统车企开发车机,不是一个难度级别。

即便传统车企新能源供应链和产能都没问题,但因为车机迭代速度慢,取得市场认同的难度比新势力要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势力在未来两三年生存无虞,直到传统车企补上这一课,当前的不对称竞争格局,才有望打破。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