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商业航天进入“十四五”节奏:政企踊跃,科技巨头跨界更坚决

政企合作愈发密切,航天项目到处开花。

上周五(12月10日),多个商业航天项目在山东烟台、青岛落地。

当天,九天行歌火箭推进剂贮箱生产基地、东方空间“引力一号”运载火箭AIT中心、星河动力商业固体运载火箭创新研发制造基地三个商业航天项目在烟台东方航天港启动开工。

同日,国电高科天启卫星物联网产业园项目签约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核心区举行,我国首个低轨物联网星座落户古镇口。

据了解,烟台的九天行歌火箭贮箱产业基地项目规划总投资8亿元。按照规划,公司计划于2022年8月之前完成小规模生产能力建设,到2024年6月正式达产。

此外,青岛的天启卫星物联网产业园项目主要建设天启星座东北亚运营中心、卫星物联网终端批量生产制造基地,并引进上下游相关产业。

据了解,天启星座由38颗低轨卫星组成,目前已发射15颗卫星,计划于2022年全部部署完成。

烟台与青岛同为胶东半岛核心城市,两地的航天基础也相差不多。

烟台的机会来自海上发射,吸引不少火箭企业落地。

目前,山东长征火箭公司固体火箭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在烟台建成投产,具备年产20发固体运载火箭的制造能力。

青岛则依靠良好的营商环境与制造业基础,聚拢了一批卫星企业。除国电高科外,今年吉利也将卫星互联网项目落户在青岛。

烟台与青岛是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十四五”,政企合作愈发密切,各类项目到处开花。

最近一个月,这种态势尤为明显。

同样在上周五,四川省智能卫星互联网创新中心(研发总部)正式启用。

据了解,该中心由国星宇航牵头,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电科互联网加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电科投资有限公司、国高成果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组建。

其未来的工作,将围绕“AI卫星星座”“卫星+新能源”等示范试点工程展开。

本月初,总投11亿的达华卫星互联网产业园在福州全面封顶。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依托高通量卫星及星轨资源,融合大数据、智慧海洋和海洋经济运营为一体打造“海联网”工程。

时间更早一点,11月底航天科工集团宣布,位于武汉的智能卫星生产线、火箭产业园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深圳虽没有重大项目落地,但昨天(13日)发布通知,开始征集卫星及应用产业重点项目。

早在今年6月,深圳还曾出台16条创新举措支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其中一些重大项目最高可获3亿元资助。

近期针对商业航天,北京正从守势变为攻势。

北京大兴区今天(14日)宣布,围绕商业火箭研发、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卫星运营及应用服务等领域,将建设总面积641亩的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

为此,大兴区提出千亿元的产业目标:

到2025年,基地将完成总体建设。到2030年,全面完成基地建设。到2035年,建成国际知名航天基地,全产业链实现产业规模力争超过2000亿元。

此前,11月25日北京经开区曾公布十几项措施,以支持其区域内的卫星网络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卫星企业,给予研发费用50%的资金支持。

除了地方政府和航天企业,近期科技巨头的身影同样忙碌。

上周华为传出消息,搭载“天算星座”计算平台的试验卫星在轨稳定运行,华为云“云边一体”方案首次在太空验证。

据了解,“天算星座”是由北京邮电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天仪研究院共同发起的一项“空天计算”计划,为我国6G、卫星互联网等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在华为拥抱卫星、攻坚6G技术的同时,另一巨头阿里也动手了。

14日,阿里巴巴旗下的上海驻云信息成立四川省观测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经营范围包含卫星通信服务等。

此外,科大讯飞于近日入股天都卫星应用(长春)有限公司,奥普光电上周宣布收购航空航天材料企业长光宇航。

经过前一个五年的准备,进入“十四五”后,从地方政府到航天企业、再到科技巨头,其节奏明显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