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基金申请通知

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下简称实验室)前身是成立于2013年的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

据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消息,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基金申请通知已发布。

一、简介

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下简称实验室)前身是成立于2013年的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在新的时期,实验室主要研究任务是以我国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行使“两统一”的职责要求,实施以“一核两深三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重大科技创新战略为指导方向,研究创立科学完整的地理国情监测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促进地理国情监测服务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管理、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等技术进步。研究解决监测数据的获取与处理、地理空间模型建立和计算、地理国情数据分析评价等关键技术,进行地理国情与自然资源监测的应用示范等系列问题,形成地理国情与自然资源监测的技术体系,全面增强对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持续提高科技贡献率,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使我国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领域科技创新跻身先进国家行列。同时也参与全球对地观测系统与应用研究,培养和造就高质量高层次的地理国情与自然资源监测科技人才。

二、开放基金指南的制定原则

为了促进地理国情监测领域内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技术、新方法、新生产体系和新产品的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思想与人才的交流,本实验室特设立开放基金,资助有关人员与本实验室科研人员合作从事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

本基金指南的制定主要考虑以下原则:

1. 根据我国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战略,着眼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当前和长远的需要,跟踪国际学科发展的前沿;

2. 鼓励具有开拓性、超前性、创造性和高层次的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及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项目;

3. 有利于促进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多部门的联合,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国际合作,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发展;

4. 鼓励和支持从事地理国情监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博士后和博士生及海外留学人员在本实验室进行基金指南中资助的科研方向的研究。

5. 不设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所有选题必须来自指南中的“三、资助选题”列表。

三、资助选题

1. 基于自然资源监测数据的地质灾害生态风险评价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人类活动直接或主要诱发生态风险造成人员生命财产损失的问题,如矿业城市土地损毁、滑坡、泥石流等,基于自然资源部刚刚发布的地质灾害调查数据,结合遥感、气象数据及多源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研究定量评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不同区域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影响因子与因果分析模型,构建不同区域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因果链模型,最后对示范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分析评价与预警。

【成果要求】

建立1套针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区域精准风险分析指标;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的滑坡、泥石流风险分析评价预警模型;研发1套基于多源数据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评价预警系统。

2. 基于国土三调数据的自然资源负债与价值量的核算的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自然资源负债与价值量的定量核算缺乏统一标准与方法的问题,研究基于国土三调的自然资源价值量分类定量核算方法与模型,发展基于多源数据的自然资源耗减、环境损害、生态破坏等负债的定量度量模型与评价方法,研究自然资源承载力与发展的阈值及分类评价与综合评估技术,并选择示范区域进行应用。

【成果要求】

提出一套自然资源负债与价值量定量核算的指标体系;提出自然资源价值量定量核算技术标准/规范;研发自然资源负债与价值量定量核算的业务平台。

3. 城市边界划分研究

【研究内容】

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借助土地模拟模型针对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结合城市边界划分影响因子,并在遥感、地理信息、统计等多源数据辅助下开展城市边界划定要素分析,研究城市边界划分的模型与技术方法;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研究城市边界扩张预测模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成果要求】

建立1套针对城市边界划分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城市边界划分的技术方法;选择示范区进行研究示范。

4.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

开展城市空间结构动态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形成适应不同场景的评价指标库;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统计等多源数据,开展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分析,探索城市空间结构评估技术方法;根据城市空间结构评价结果提出结构优化方法,建立城市空间结构评价系统与可视化展示平台。

【成果要求】

建立1套空间结构动态化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城市空间结构评价模型;研发1套城市空间结构评价系统和可视化展示平台。

5. 利用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影像的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监测

【研究内容】

植被覆盖下的土壤水分反演对旱情早期监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穿透性和对介电常数的敏感性,研究微波信号和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机制和散射解耦机理;构建土壤散射组分和介电常数相关模型;发展利用多模式SAR影像的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监测算法。

【成果要求】土壤水分反演均方根误差10%以内。

6. 利用时序极化合成孔径雷达的农情监测

【研究内容】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的作物长势、关键生育期等农情监测,对南方云雨较多地区的非农化和非粮化监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研究时序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上典型作物不同生育期的极化和散射特征;在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建立典型作物关键生育期提取模型;揭示微波信号和作物冠层散射相互作用机制;发展利用时序SAR的典型作物关键生育期提取算法和作物长势监测算法。

【成果要求】

实现至少1种典型作物2个关键生育期的提取,提取精度均方根误差 10%以内。

7. 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多尺度建模

【研究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求人类经济活动不以牺牲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为代价。然而,科学量化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面临着数据和建模技术挑战:一是经济活动和生态系统服务测度的尺度差异——经济活动强度的测度往往依赖行政边界,而生态系统服务的测度往往基于栅格单元;二是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存在空间和尺度差异,例如小尺度上资源开发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负面影响),大尺度上资源开发带来的收益通过生态修复工程会提升整体生态系统质量(正面影响),并且资源开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会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因此,实现时空多尺度约束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建模对自然资源监测技术发展与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果要求】

建立面向时空多样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精细评价指标;构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多尺度影响要素关系模型。

8. 中国近海大型飘浮藻类的遥感监测与碳汇功能评估

【研究内容】

综合多源卫星数据,研究和改进中国近海的大型飘浮藻类的遥感监测算法 -重点评估藻类生理状态的遥感识别及基于高分辨率数据的藻类提取,分析近年来浒苔和马尾藻灾害的时空分布格局与变化趋势,进而帮助探究影响大型藻类碳汇过程的关键因素。

【成果要求】

设计1套融合多源卫星数据的大型藻类监测算法;分析藻类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反射率信号差异;评估基于不同传感器的藻类提取与定量监测结果的差异性;建立不同年份浒苔与马尾藻灾害在爆发季的时空变化格局数据集。

9. 长时序资源生态环境智能监测与评价

【研究内容】

鼓励长时序资源生态环境监测的理论研究,探讨利用长时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开发资源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分析与评价,特别是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的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地学解释与评价。

【成果要求】

成果可以是论文、专利或软件著作权。

10. 基于人工智能与多模态数据的灾害动态监测

【研究内容】

鼓励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多模态大数据等技术开展自然灾害动态实时监测、分析与评价,推进自然灾害动态防治体系和应急能力现代化方面的技术创新与研究。

【成果要求】包括论文、专利和转件著作权。

11. 基于高光谱遥感卫星影像的自然资源典型地物信息挖掘与分析

【研究内容】

以高光谱遥感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例如高分五号、资源一号、欧比特影像等,采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开展自然资源典型地物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与评价。鼓励围绕陆地生态系统“碳库”估测、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等进行知识的挖掘、分析与发现,为政府决策和社会行业服务提供基础数据产品。

【成果要求】

建立1套针对自然资源监测的高光谱遥感影像特征数据集和指标因子,构建基于星载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土壤碳库估测和评价分析模型,开展1-2项基于高光谱数据集和估测模型的区域应用示范案例。

12. 基于多源地理空间信息的乡村地域演变特征测度与分析

【研究内容】

基于多源地理空间信息,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研究乡村地域现状及演变过程,包括乡村地域系统、形态和结构测度的理论创新和模型构建。鼓励围绕乡村地域人地关系、城乡关系和乡村功能等重要方面进行多维度刻画与评估,为服务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地理计算方法与应用分析。

【成果要求】

建立1套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乡村地域现状及演变过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多源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乡村地域系统、形态和结构的多维度刻画模型;形成地理信息服务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可行性报告。

13. 基于高分影像的自然资源智能解译与监测研究

【研究内容】

侧重在高分影像的基础上,研究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大范围自然资源要素进行智能解译和检测。针对自然资源要素特征在多尺度下的不同表达和描述方式,研究多尺度特征提取与聚合方法,提高自然资源要素信息自动提取能力及矢量化精度。

【成果要求】

建立1套针对大范围大尺度自然资源要素的高分影像数据集,构建对自然资源要素解译的模型,提出1套自然资源要素信息自动提取及矢量化方法。

14. 空间治理体系的理论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

当前国土空间治理进入重构性创新发展新时代,针对空间治理过程中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围绕空间治理体系政策理论研究、标准体系建设、空间用途统筹协调管控、生态空间有效管控与系统修复、农业空间有效保护、城镇空间有效管控与品质提升等方面开展研究。

【成果要求】

围绕空间治理体系,至少在1-2个方面深入研究形成相关的指标、模型等,成果可以是论文、专利。

四、开放基金管理

1. 成果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

(1) 研究报告、技术报告、政策文件等;

(2) 标准、规程、规范等;

(3) 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等;

(4) 获奖证书、软件著作权证书、专利证书、知识产权证书等;

(5) 数据库、软件系统等;

(6) 原始技术档案、数据、记录、图纸、底片等;

2. 开放项目的成果(含结题报告),必须严格按下述规定进行标注。未按规定标注的,结题验收时不计入成果。标注位置应在学术论著、鉴定证书、技术资料及其他有效证明材料的封面、或书前扉页、或论文首页等醒目处,或致谢部分。标注内容如下:

中文:“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英文:“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Open Fund of Key Laboratory of National Geographical Census and Monitoring,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3. 开放项目的论文成果,完成单位必须署名本实验室且至少有一篇署名本实验室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他成果必须署名本实验室、实验室依托单位或共建单位。不符合本规定的,结题验收时不予通过。

4. 一项成果只能用于一个开放项目的验收。

5. 成果鉴定和奖励申报等应先征得实验室同意,在其材料中按照本办法进行正确地标注,并将复制本送交实验室。

6. 成果数量及认定要求,每个项目在结题时至少发表2篇研究论文,申请1项专利或1项转件著作权。论文成果必须在中文核心(含)以上期刊上发表或录用证明。结题时,软件著作权转件著作权需要提供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专利需要提供授权保护证书/发明专利申请初步审查合格通知书。

7. 所提交的成果必须与选题和研究内容相关。

五、基金申请注意事项

1. 在实验室发布的开放基金指南范围内,凡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职称)的海内外教学科研人员(含在职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在生产应用部门的科技工作者均可申请本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 申请者在拟申请项目的相关领域范围内有一定的研究与开发基础。

3. 将优先资助可与其它自然资源横向项目相结合的在自然资源监测方面有重大技术突破的项目。

4. 申请者能自觉遵守国家有关科研诚信建设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项目执行没有科研不端行为,并能根据开放基金管理暂行条例执行项目任务,提交科研成果,及时填写年度研究进展报告和项目结题报告。

5. 为对接本实验室研究方向,实验室鼓励申请人联系一位研究方向相近相关或互补、副高以上职称的实验室固定人员合作申请,共同研究,申请书中须有明确的合作研究计划。

6. 本次拟资助最多不超过1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额度最高为7万元。

7. 本实验室开放基金研究周期为两年。已获得资助且未结题者不得申报。

8. 申请人必须认真填写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模板见附件),非标准格式的申请不予受理。申请书要求学术思想新颖,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在近期可取得一定进展。

9. 请申报人于2021年11月20前将一份纸质申请书(双面打印,签字盖章原件)寄送到下列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29号武汉大学教学实验大楼906, 收件人:方凡 ,电话:027-68778850。另外,请同期将与纸质版内容一致的电子版申请书发送到以下邮箱:ngcm@whu.edu.cn。电子版申请书命名要求: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姓名。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