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小城烟台也有个“南箭北星”梦

不争高端制造,烟台更希望下沉航天产业的应用领域。

烟台航天产业园的团队最近有点忙。

前些日子,烟台发文加快构建“卫星+”创新生态,资金激励式推动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

“我们跟踪了国内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北京、深圳、南通等地方政策,6月份开始谋划自己的政策,还赶在7月份办了一场卫星产业峰会,想听听专家顾问的意见。”接近该政策制定的业内人士林凡(为化名,下同)表示,“前来咨询的,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都有。”

与有入驻意向的航天企业交谈中,烟台市招商负责人丁程(为化名,下同)表示已经明确地强调了政府的服务需求。

“我们每年有大半年甚至长达9个月的防火期,政府在这方面主要依靠人力监控红外线,而且每个进山路口都要安排两个人值班监管,人力、财力投入巨大。目前,我们几乎对每一家接触过的卫星企业都提出了这个迫切的要求,希望能帮忙破解应急防火这一场景。”丁程表示很无奈。

他还指出,“现在至少有四五家企业正在把这个需求当作集中攻关的难点课题,尝试不同的方法,甚至下沉到我们基层单位的每一个点,与林区、乡镇等一起探讨如何在事前实现防火人员监控、路口监控、活动监控,而在火情发生时,讨论怎么能迅速地、全面地预警、通知以及事后如何善后,做好火灾面积统计等。”

这也意味着,烟台眼下要推进的航天产业,重点在于政府负责牵头引导、调动整个卫星应用技术的普及化和实践化。

从这一角度讲,依靠“资本扶持+开放包容”的鼓励式招商打法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政策对所有企业都是秉着开放、欢迎的心态,包括一些能在整个产业生态中找到自己生存或发展机会的微小企业。”林凡表示。

烟台版“南箭北星”

卫星应用,正是烟台“南箭北星”长远规划中的一环。

2019年、2020年,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两次从海阳港启程。海阳港作为海上发射出海母港,顺势被烟台寄予了以航天产业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任。

“在打造海阳港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不单单是一个港,而是涉及到一个完整的产业。一旦上升到整个航天产业的发展路径上来,再往省级以及国家相关部门汇报时,这一思路也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就这样,我们19年开始做规划,后面慢慢地完善相关的项目规划,进行资源整合。”林凡透露。

受烟台政府聘请,航天科技十二院开展航天港产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工作。总投资230亿元,总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的东方航天港重大工程成型,也成了烟台国资系统的品牌工程。

该内容属于精选文章系列, 后获取已享有的阅读权限

升级PRO会员,享有以下权益

  • 解锁泰伯网专业深度文章
  • 免费阅读/下载12篇智库常规报告
  • 免费观看全库直播视频及回放

立即升级会员


还没有泰伯账号?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