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地理信息技术创业思考

地理信息创业起起落落,如何站稳脚?

  出差回公司的路上,刷朋友圈看到了阿拉丁信息科技公司挂牌新三板的消息,马上转给了几个正在创业的朋友。2005年一次青年创业者聚会上,和创始人孙海涛交谈时知道了阿拉丁。在随后的几年里一直关注这家公司,看着阿拉丁从一家小公司变身成明星公司,又迅速跌入低谷回归了平凡;经过几年的蛰伏,阿拉丁终于成功了,成为了地理信息行业草根公司创业成功的典型代表。

  随着《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发布,地理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激发了电子商务、通信服务、车联网等领域对空间位置服务需求井喷,BAT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整个产业一副欣欣向荣的局面。然而,地理信息行业的草根公司创业成功的却比较少,技术型公司更是屈指可数。很多技术创业公司迫于现实的压力,转型承接工程项目,只为能生存下去。地理信息技术创业陷入了一种莫可名状的困境,似乎也在证明这是一个被数据生产主导的行业。

  老俞是一个有“技术情怀”的人,相信技术改变世界,只有技术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发掘出地理信息真正的价值。地理信息技术型公司生存的窘境并不是技术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这个行业发展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

  地理信息是带空间位置信息的数据。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产生或使用的数据包含空间位置信息,就离不开地理信息技术。它是一种原始的大数据。在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等技术方兴未艾的今天,整个城市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地理信息数据,有大量的行业需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提升其数据的使用价值。可以说,地理信息技术天生就具备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的能力,它就像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一样,是一种基础性的信息技术。和普通数据以单一维度线性存在不同,地理信息在承载业务属性的同时还具有空间属性,能够基于空间位置支持多维度业务应用,这也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到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去。

  地理信息技术创业离不开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和大方向,单纯依靠技术的创新来脱颖而出,不是不可能,只是非常困难。对于大多数技术创业公司来说,跟随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方向更稳妥。近年来,随着数字城市、地理国情普查、农村土地确权、北斗系统、不动产登记等一系列大型项目或工程启动,地理信息产业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产业需求已经逐渐从数据生产向信息服务转型。技术型公司毫无疑问比传统数据生产企业具有更好的发展基础。

  但是,对于草根技术创业公司来说,环境依然非常严峻。吉奥、超图、中地等老牌平台厂商已经在多个行业耕耘数十载,积累了深厚的技术资本和人脉资源;南方数码、广州诚信所、北京数字政通等中生代力量在这几年快速成长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野蛮扩张。新生代的草根公司在技术实力、人脉资源和资本运作三个方面都落下风的局面下,如何与狼共舞?

  首先,改变思维方式。过去搞地理信息,强调以GIS为中心,和行业应用结合的不够紧。技术应用主要停留在数据管理、查询和可视化表达的层面。产品同质化、功能单一化,缺乏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完全依赖项目。各家公司拼的不是技术,而是人脉和资源,项目做一个少一个,这完全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的竞争,草根公司毫无胜算可言。

  其实完全可以借鉴其它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思维去创新地理信息应用。简单的说,就是以基础业务为中心,把收费做成免费。地理信息的价值在于和业务结合,解决商业问题和业务问题,它和其它行业最基础的结合点是空间数据可视化。草根公司既然在业务应用方面和大企业无法竞争,那就安安静静的做好基础性的东西。再牛逼的空间-业务数据模型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可视化。同样的,既然草根公司在项目资源上和大公司无法等量齐观,那就果断放弃项目模式,把这种落后的过程收费方式彻底转变成按服务收费的方式,也就是SaaS模式。当草根公司提供的服务不再要求客户购买硬件,购买GIS平台,购买数据,真正按需购买,按效果购买时,竞争力就自然显露出来了。

  其次,做好做透“一张图”。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是地图,地图天生就具有平台载体的特性。地图这个载体不仅可以承载各类空间/非空间业务数据,也可以承载空间业务功能。纵观各行业信息化,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信息化项目建设分散,点多面少,各自为战,数据和应用系统规模小,整体整合力度不足,导致资源分散,上下左右间联动性不高,形不成规模效应。假如把“一张图”做到极致,那么横向上,可以建立行业数据“一张图”,形成覆盖行业信息化的底图;纵向上,以“一张图”作为载体,在上面叠加(承载)已有的应用功能。实际上,做透“一张图”的本质还是做好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可视化,并没有真正深入到行业业务应用里去,纵然是纵向上的承载业务系统,也只是将已有的业务系统的各类数据输出到地图载体而已。

  再次,农村包围城市,降低地理信息技术使用难度。大公司已经占领了一、二线城市,没有留给草根公司太多的机会。同时,大城市信息化基础比较好,对地理信息技术要求比较高,不适合草根公司开展业务。而三线的县(市)市场还有很多机会去发掘,这些地方往往信息化基础较差或刚刚起步,技术力量非常薄弱,而他们对信息化的需求确日益迫切,这就是草根公司的机会。这些市县应用部门对地理信息技术了解的不多,应用层次比较浅,技术人员匮乏,往往还不具备足够的软硬件资源,利用上面提到的SaaS模式提供服务非常合适。

  最后再来说说空间分析那些事。空间分析是商业智能分析的重要组成内容。在欧美发达国家,基于GIS技术的地理空间商业智能分析服务已经非常普遍。在国内也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和传统的地理信息公司已经探索这一领域,但是笔者认为,空间分析尤其是基于位置的商业智能(LocationIntelligence)并不适合草根技术公司涉足。这个领域还处在一个理念输出,培养用户的阶段,对数据精度,商用数据模型,运营资源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能不碰还是先不碰吧。

  文/喝咖啡的老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您对您所在行业有很深认知,也想在我们的平台上说点什么,我们欢迎您来投稿!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