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周成虎郭仁忠成为新院士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2月19日分别对外公布2013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51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副主任郭仁忠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3sNews讯 12月19日消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今日分别对外公布2013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53名,中国工程院新增院士51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周成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副主任郭仁忠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泰伯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

泰伯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的53名新院士是从391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的。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54岁,其中60岁及60岁以下的占85%。经过此次增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总人数为750名。新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9名,化学部9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9名。

  中国工程院的51名新院士是从560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的。新增院士中年龄最大的是“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总设计师、77岁的船舶设计制造专家徐芑南,最小的年龄48岁。平均年龄56.9岁,60岁及60岁以下的42人,占82.4%。51位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21人,研究院所14人,企业11人,管理部门5人。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07人。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都是每两年举行一次增选工作,在2011年院士增选中,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龚健雅、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李建成当选中国工程学院院士。

  周成虎院士简历(来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官网及百度百科)

  1984年获南京大学陆地水文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专业硕士学位,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198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并兼任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以来,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兼任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第一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 863 计划主题专家组专家 、国土资源部特邀名誉专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空间数据的知识挖掘、地学智能计算、洪水灾害的数值模拟分析与评估信息系统、遥感影像的地学分析与应用。 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发展了智能化遥感影像分析与离散地理系统模拟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和建立了适用于空间复杂系统模拟和分析的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所建立的基于微分几何原理的全球地理格网模型及其地理格网分析体系, 为原创性成果。在应用方面,研究和发展了洪水灾害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的技术方法,开拓了我国海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领域。

  主持和参加“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运行系统”、“香港环境遥感综合研究 ”、“Multi-Resolution Land Use & Land Cover”等国家九五攻关、863计划和国家合作等项目。

  先后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编著出版了《地理信息系统概要》、《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研究》、《遥感影像的地学理解与分析》、《香港揽胜》等专著与图集9卷册,发表“Flood damag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A new conceptual model for network analysis”、“对地球信息科学认识”等论文 60余篇。任《遥感学报》、《地理研究》、《地球信息科学》等杂志编委、副主编。

  郭仁忠院士简历(来自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官网)

  地理信息工程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56年出生于江苏盐城,1978年考入原武汉测绘学院地图制图系,1982年获原武汉测绘学院地图制图学士学位,1984年获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制图硕士学位,1990年获法国Franche-Comté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1993年入选国家测绘局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4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完成测绘学博士后研究,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当选湖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同年入选人事部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003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郭仁忠曾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土地科学学院副院长,深圳市规划国土信息中心主任,现任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市海洋局)副主任、国土资源部城市土地资源监测与仿真重点实验室(筹)主任,兼任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委员会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测绘学会理事、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测绘学报》编委、测绘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际测量师协会(FIG)三维地籍工作组成员等。

  郭仁忠从事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30多年,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国土资源信息工程、空间数据自动综合、三维地籍和数字城市等领域均做出突出成绩,在领域内得到高度评价,相关工程应用成果被国内外专业杂志多次报道介绍,影响广泛。先后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他引2000多次,19次获各类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国际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郭仁忠是我国最早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90年代提出空间信息构成理论,将空间信息解析为基本信息类,在阐明空间信息与空间分析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空间分析划分为基本分析方法和专门应用模型。基于这一理论原则,他首次给出了空间分析的理论框架,从而实现了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的系统化表达,于1997年出版了国内该领域的第一部理论著作《空间分析》。引用该著作的学位论文遍及18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期刊论文覆盖260多种科技期刊,该著作于2001年被教育部遴选推荐为研究生教材,为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完善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息化是国土资源管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决策失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路径。郭仁忠是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于1998年主持完成“深圳市规划国土管理信息化工程”,建成我国第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大型分布式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下千人以上的大规模联网协同办公,引领了我国土地管理从传统模式到数字模式的转变,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4年,他主持完成“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示范工程”,提出开放式电子政务平台的技术思想,成功构建适应我国国土资源垂直管理体制的信息化技术方案,为形成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在面上整体发展的格局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空间数据综合是从大比例尺数据加工生成小比例尺数据的基本途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手工综合难以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自动综合成为必然选择。然而空间数据自动综合因涉及人工智能和计算技术,一直是领域内公认的难题。针对数字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郭仁忠带领团队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展空间数据自动综合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三层次解决方案,基于人机协同原则实现了空间数据快速综合,在国内首次使自动综合技术达到实用化水平,解决了数字城市建设和各类空间数据库数据更新的核心技术瓶颈问题,获得200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土地资源短缺迫使土地利用向地下和地上空间拓展,土地权属形成涉及地上、地表和地下的立体权利体系。由于现行地籍是二维平面地籍,无法管理立体化的三维空间土地权属,三维地籍成为土地管理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郭仁忠是我国三维地籍技术研究的主要倡导者,于200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三维地籍技术研究,带领团队成功解决三维产权体拓扑关系自动构建与动态维护等核心技术难题,主持研发的三维地籍管理系统投入实际应用,实现了地籍管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技术突破,获得2011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打破了FIG“没有一个国家有真正的三维地籍”的一贯认知,确立了我国在三维地籍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

  地理空间信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信息,也是一种战略资源。郭仁忠长期致力于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他带领团队于1997年建成国内第一个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数字城市空间数据基础;2001年在国内率先建立地图网站,实现了空间数据的在线共享;2002年提出开放式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思想并付诸工程实践,通过将数据加工常用技术封装成高度自动化的在线工具,在数据在线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技术在线共享,创新了地理信息技术服务模式,降低了地理信息应用的技术门槛,推进了地理信息的跨平台应用与服务,获得2011年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这种社会化跨部门的地理信息在线集成应用模式成为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国际范例,被国际同行认为“展示了不同于西方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国模式的成功”,获得2013年世界地理信息论坛“杰出应用奖”,这是我国内地首次荣获这一重大国际奖项。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