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can me 分享到微信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于2011年5月1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共27位成员组成年会科学委员会。来自政府、学术界、工程技术领域、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的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1500余人参加会议。

  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于2011年5月18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记者在本次年会上了解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将于明年建成覆盖亚太地区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我国正以“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定不移地按照“三步走”战略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计划。第一步,2003年,建成由3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第二步,2012年左右,将建成由10多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第三步,2020年,将建成由30多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今年4月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除部分卫星用于系统试验验证和信号测试外,已构成“3+3”(3颗GEO卫星加上3颗IGSO卫星)基本系统。经在轨测试后,即将具备向我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初始服务的条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计划与应用推广迈出重要一步,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自主无源卫星导航定位能力的国家。今明两年,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卫星,建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统一的时空基准服务。与此同时,北斗应用也将逐步走进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为确保北斗系统实现发展目标,促进北斗应用质量效益,政府将积极推动各项政策举措,推动系统建设应用又好又快发展。在系统服务方面,北斗系统将按计划建成,为全球用户提供免费、高质量、高可靠服务,并持续提升性能;在应用产业化方面,将逐步发布北斗公开服务接口控制文件(ICD),加大核心芯片等基础产品技术攻关力度,加快推进北斗行业和区域示范项目,积极推进以北斗为核心的位置服务产业;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持续推动系统建设与应用技术攻关,形成产、学、研、用体系,进一步加强基础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在国际合作方面,积极参与国际GNSS性能监测研究,推动北斗与其他GNSS兼容与互操作,逐步融入国际民航、海事等标准体系。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稳步快速推进,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会议期间,中、美、俄和日等国家卫星导航系统主管部门官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谭述森研究员、欧空局伽利略运行和发展处海因教授、武汉大学刘经南院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帕金森教授、德国波茨坦地学中心葛茂荣研究员、国际测量师联合会希金斯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就卫星导航新进展及发展趋势做了特邀报告,与会专家和代表就卫星导航系统的计划、发展、应用和政策等进行交流和研讨。当前世界四大卫星导航系统进入竞相发展、交流合作与交相辉映的新时代,如此规模的世界卫星导航领域政府官员和顶尖专家云集中国,尚属首次。年会还同步进行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成就和应用成果展览展示,颁发了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和第二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公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全面、客观地介绍我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进展与成就。

  国家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本届年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孙家栋院士在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面对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对时间位置服务如此广泛并充满变革的需求,面对全球GNSS日新月异的进步和各卫星导航系统共同发展的愿景,参与卫星导航学术活动的科学家承载着突破新科技、创造新服务、迎接新未来的责任。

  本届年会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联合科技部、国防科工局、交通运输部、教育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上海市等有关部门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知名专家共27位成员组成年会科学委员会。来自政府、学术界、工程技术领域、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的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1500余人参加会议。

参与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哦!点击

  •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

    {{item.created_at}}
    {{item.support}}
    回复{{item.replynum}}
    {{child.username}} 回复 {{child.to_username}}:{{child.content}}

更多精选文章推荐

泰伯APP
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立即打开